RFID看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RFID看病   植入身体的RFID芯片,能够帮助人们治疗疾病。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身体也被接入互联网,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而这个身体的首页会记录着怎样的信息。   早在2005年,来自英国瑞丁大学的控制论教授凯文#8226;瓦威克就体验了一次“电子人”的经历,而在这之后瓦威克谈到,在未来,不是“电子人”的人将被认为是古怪的。在当时看来,瓦威克教授的言论无外乎耸人听闻。   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大大不同了。而所谓的“身体上网”,就是在手臂中植入一个RFID芯片。目前瓦威克正在与英国的一家医院进行合作,研究网络化神经系统对于脊柱疾病治疗的意义,而且正在探索人是否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控制轮椅。      谁在用?      瓦威克的研究看起来的确很神奇,当然也还只是实验室里的新创想,然而,将RFID植入人体的应用并非只在实验室里了。2004年12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就正式批准了应用数据解决公司ADS(Applied Digital Solutions)在医疗行业销售RFID芯片的申请。当时,全世界还为之震惊。其实在那个时侯,ADS研发的VeriChip芯片已经卖出了7000多个。除了植入宠物外,其中的1000个已经被植入人体,用于识别病人身份、读取医疗信息,FDA 也因此把芯片植入人体列为第二类特殊控制医疗商品。而最新的消息是,目前已有2000多人在体内植入了VeriChip。   瓦威克体内的正是VeriChip芯片。整个芯片只有米粒大小,是以注射的方式植入其上臂的皮下,整个过程仅几分钟,表面上看起来就像是蚊子在上面叮的小包,无需缝合伤口。使用的时候,专用扫描仪发出的微弱无线电波会穿过皮肤到达VeriChip芯片,向其提供微弱能量,VeriChip芯片获得该能量后,就发出植入者的ID信息,扫描仪再通过网络把该信息发送到ADS管理的数据中心。ADS的数据中心记录了客户的各种个人信息,例如血型、过敏反应、既往病史等医疗数据。   2005年初,美国各大科技类媒体争相报道了来自纽泽西州Virtual 公司主管Joseph Krull植入VeriChip芯片的故事。对于Krull本人而言,他的确是为了医疗上的目的而使用此项技术的。由于一次滑雪意外,医生在他的左眼球后方放置了一小块金属板,造成他的左眼永久性的肿胀,而且他对于两种药品过敏。而植入Krull体内的VeriChip芯片即能够提醒医生注意Krull身体上金属板的存在,以避免误诊的发生。   除此之外,VeriChip还为ADS客户的全球定位提供了可能,能够把客户的位置、身份及医疗数据及时地发送到医疗机构,帮助医院以最快的速度展开医疗救护。      不安全的隐患      然而,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很可能是一把双刃剑。设想一下,如果某个人拿着一个读取器,就能轻易地得到你的个人信息,你一定感觉很不安全。   RFID电子标签确实存在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对此,Krull说到,“我并不担心在地铁里面有人把信息窃取走。” 因为读取的机器与标签的距离不能大于3英寸(约7 到8 公分)。况且这个皮下芯片只存储一部分的医疗信息―一个特定网站的密码,该网站的信息都是经过使用者认可后才放上去的。   RFID芯片除了有可能泄露个人的隐私外,一个更加惊人的发现不得不让人们来重新审视这项技术的安全性。9月8日,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发表了一篇新闻称RFID芯片植入人的体内会导致肿瘤,并举出了一系列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研究―芯片的植入使实验室老鼠长出了恶性肿瘤,而信号发射器是肿瘤产生的原因。RFID在应用于医疗服务的同时,是不是本身就是“带病”的。   这篇文章发表后,即刻引起了ADS子公司Verichip股价的变动,该公司9月11日在官方网站上做出回应,称RFID信号发射器可导致实验老鼠产生肿瘤的这种说法是一种误导。ADS称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皮下RFID芯片植入会导致任何类型的肿瘤,在体内植入芯片的动物数量已达上百万,并没有导致任何肿瘤,这说明RFID芯片植入与肿瘤没有关联。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引起轰动的质疑报告有一部分是基于RFID技术批评家凯瑟瑞尼(Katherine Albrecht)的研究,他是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组织的理事。更重要的是,美联社还聘请了一些癌症专家对这份研究进行过分析,并称这个测试结果不一定适用于人体。   即便有如此的质疑,RFID技术目前也只是开启了医疗服务的冰山一角。在1999年ADS 所购买的专利保护中,就勾勒出了“超级RFID”更强大的功能。“超级RFID”是一种传感器网络,这个网络能够主动对环境进行监测,并记录、发送相关资料。它在某些参数超过临界值时可以发出警报,救护中心可随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获取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