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改中小学科学教师角色的定位.doc

浅谈课改中小学科学教师角色的定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课改中小学科学教师角色的定位 【内容提要】 新课标的全新理念、时代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高要求,使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必须发生重大变革。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科学的引导者、支持者,做学生进行课外自主探究的倡导者,使学生学会探究并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思维,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课改 小学科学教师 角色定位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基础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小学科学课标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和本领,而在于解放孩子的脑、手、脚、嘴、时间、空间,给孩子创造条件,把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本能的欲望引导到科学的道路上来,激发孩子对科学的热爱。很显然,科学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由原来教师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转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科学课教学的任务则变成了教师如何去创设出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情境及如何支持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不是“教”学生,而是让学生学会“学”。这就迫使小学科学课教师必须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位置。如何准确变换角色并定位,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标的学习及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一、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引导者。 学习过程是通过教师、学生、探究对象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三者缺一不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尽管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权威者”,但教师仍有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适当的调控,适时的帮助,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引导他们观察和发现。一是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如何不要把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学生探究该知识之前教师要很有艺术性的采取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较切近的实例,激发起学生对该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如:在教学湘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制作电磁铁》一课时,我先拿出自己事先组装的电磁铁做吸起课桌上的回形针演示,接着我就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用铁钉吸起回形针?我的演示加上提问,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了,个个都踊跃动手,就这样较难操作的制作电磁铁知识,就连平时不动手的学生也都组装成功了。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自己会探究知识,这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能够进行创造性工作的需要,为此,科学课教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制定合理的探究计划、动手探究、得出结论等方法的引导。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磁铁的磁力》一课时,我就让同桌学生互相观察各自的电磁铁吸住回形针个数的多少,同学们发现同桌或异桌上的电磁铁吸住回形针的个数多少均不相同时,我就引导学生制定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研究计划,每4个学生为一组,进行磁力大小探究操作实验,很快各小组同学得出了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的节数多少有关,与导线在铁钉上绕的圈数多少有关的结论。 二、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支持者 科学课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须的实验器材、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得科学知识,从而形成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态度。一是教师要有目标性的准备好每节课中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器材。没有足够的探究活动器材,在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内想要组织全班四十多个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是纸上谈兵。因此,在每一次实验活动之前,教师要细心钻研教材,精心准备有目标性的探究活动器材,当然有些器材教师要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准备,学生通过自己准备器材,可能在探究过程中会操作精细准确。如:在教学五年级《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我在前一天就让学生自己准备器材,上课时同学们多数带有塑料直尺、木直尺、条形纸板、小弹球,其中有一名学生带了一把吉它,而我在上课时也带有小鼓、钗子、铜锣等器材,课堂上我按小组让学生进行声音产生探究,学生将各自所带的五花八门的器材拿出做物体发声实验,不一会儿,各组纷纷汇报,大多数小组说声音是由物体碰撞产生的,而有一组说声音并不是物体碰撞产生的,只需轻轻拨动就能产生声音,我随即让那组的学生用吉它验证,最终同学们统一了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碰撞产生的声音强,延续的时间较长。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充足的器材,学生就只能将认识停留在一般物体的碰撞上,很难准确理解“振动产生声音”。二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有些教师为了便捷,课堂上教师只做演示实验,而省略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环节。有位名师曾说“经历是人生”。只有亲身经历了过程,才会有真切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永远留在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学生要是动起手来,课堂就像科学家的实验室。如教学《物体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