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後熟期间醣类变化之磁振化学位移影像分析.PDFVIP

香蕉後熟期间醣类变化之磁振化学位移影像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蕉後熟期间醣类变化之磁振化学位移影像分析

台 灣 農 學 會 報 ( ) : , 11 4 387-408 2010 Journal of the Agricultural Association of Taiwan 香蕉後熟期間醣類變化之 磁振化學位移影像分析 (1) (2) * 摘 要 本研究利用磁振造影的化學位移影像 (chemical shift imaging, CSI) 技術,探討香蕉果肉 後熟前後之醣類變化,並比較在3T 和7T 不同磁場所得到之影像與頻譜的品質。經交互選擇 成像參數TR ( 重複時間,repetition time) 與空間解析度做為控制組及對照組,並以水的最大 SNR (signal-to-noise ratio) 與PSNR (peak-signal-to-noise ratio) 為依據判斷影像品質,可得到 7T 的最佳成像參數:TR 為1000 ms 與空間解析度為64 ×64 。若以0.5 M 葡萄糖水溶液做為 基準,觀察香蕉果肉和果皮後熟後之醣類變化,3T 測得之果肉中醣類增加比例約為130 % , 7T 則為158 % ,而果皮的變化不大。若比較高效液相層析儀 (HPLC) 的實驗結果,可印證果 肉內醣類成分的確有增加趨勢。另解析3T 與7T 磁振造影儀的影像資料,以比較兩者的影像 品質、頻譜解析能力與醣類偵測能力。7T 中水的最大SNR 為810 、PSNR 為3371 ,皆較3T 所得之數據高;7T 頻譜解析度為0.013 ppm 、水之峰值線寬為0.214 ppm ,亦較3T 解析度 高。代表在較高的磁場之下,影像品質較高而解析不同化學鍵結之能力較強。然而以葡萄糖 水溶液之醣—水比例值為基準,觀測香蕉果肉含醣比例時,兩磁場的差異性並不大。所以在 磁振頻譜上,有參考物質做為比較基準時—例如水溶液—在量化物質含量時,於不同磁場強度 實驗結果是一致的。若從影像品質與頻譜解析度等因子考量,較高磁場可得到較佳的分析結 果。 關鍵詞 : 化學位移影像、香蕉後熟、醣類、頻譜 (1) (2) * ( 99 2 8 99 3 31 99 4 22 ) — 387 — 台灣農學會報第十一卷第四期 鄭宇哲 等 J. Agri. Assoc. Taiwan 11 (4) 前 言 水果後熟變化是一種在成熟後會增加水果風味及提升其經濟價值的變化。在後熟變化的 過程中,水果會發生成份上、顏色上及質地上的各種變化,而使得水果具有獨特與美好的食用 品質 ( 王,2004) 。以香蕉而言,香蕉的後熟變化可由其果皮顏色的變化看出,一般分成七個 階段,分別由深綠色 (stage 1) 到表面全黃 (stage 6) ,至最後在表面產生出黑色斑點 (stage 7) (Paull, 1996) ,因此香蕉的後熟程度可以簡單地就表面上的顏色變化去定義。過去的研究 指出,香蕉在後熟變化時,其呼吸率和乙烯產生率會變高,表皮的葉綠素會減少,果肉會變 軟,果肉內部的澱粉會減少,而醣類有增加的趨勢 (Marriott et al., 1981; Salvador et al., 2007; Trakulnaleumsai et al., 2006; Zhang et al., 2010) 。而這些物化性質變化的分析在以往主要是 利用破壞性的方式去檢測 ,雖然有專家利用近紅外光的方式去預測其內部醣類的變化 (Zude, 2003) ,然而要能夠完整地看到其內部的空間與時間變化,仍是需要以非破壞性斷層掃描影像 的方式進一步對於其內部結構與成份進行分析。 磁振造影技術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是近年來常被應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