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概论(95页).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存在神经功能障碍者、X及CT检查怀疑有椎间盘及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时应行MRI检查,观察脊髓、圆锥、马尾神经的状态,观察椎间盘及后方韧带复合体情况;对有脊髓损伤者,可在伤后72小时再次行MRI检查,有助于判断脊髓损伤的预后。 当X及CT检查正常,但临床查体怀疑有脊柱脊髓损伤者,应行MRI检查。 大剂量MP冲击治疗不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案,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在其使用过程中,应常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消化道出血。 二、脊髓损伤的其他治疗 其他临床及实验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局部低温灌洗、高压氧治疗、针灸治疗。但疗效不是很肯定。 总之,目前对脊髓继发性损伤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治疗效果不好,所以治疗方法很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①椎体压缩程度 ②脱位程度 ③脊柱后凸角度 后凸记为“+”,前凸记为“-”。相邻椎体之间的后凸角应不大于5°。 ④旋转畸形 可从棘突和椎弓根位置改变来推断或作CT检查。 常规行CT和∕或三维重建,观察上述指标的同时,观察椎间隙、棘突间距、椎体间、关节突间相对关系的变化;观察骨折在矢状面、水平面的粉碎程度,观察并测量椎管侵及情况。 四、诱发电位检查 刺激周围神经,诱发电位信号经脊髓感觉通路向上传导,在大脑皮层接收诱发电位(CEP),或在脊髓损伤部位的头侧接收脊髓诱发电位(SEP),以判断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从三方面观察所记录的诱发电位信号:潜伏期、波幅及波型。 若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则潜伏期延长,神经细胞遭受损伤则触突后电位下降而表现为波幅降低,脊髓损伤后波型亦有改变但缺乏特异性。通常以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来评价脊髓损伤程度:①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表示脊髓轻度损伤,临床上为不全瘫;②第一负波消失及潜伏期显著延长,为较重的不全损伤。③各波消失而图中成一直线,表示脊髓横贯性损伤。 五、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 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应包括脊柱损伤的部位和形态,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和神经平面。 以T12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D级)为例,应诊断为:1、T12爆裂骨折;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D级、神经平面L1)。 第四节 治疗原则 1、现场急救 任何多发伤伴或不伴有颌面、头颅、颈部外伤者,无论患者神志清楚还是昏迷均应按怀疑脊柱、脊髓损伤处理,以免不正确的救助加重脊髓损伤,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急救原则:避免加重脊柱脊髓损伤,保护呼吸功能。首要的是必须采取正确的固定和搬运方法。 保持伤者呼吸道通畅:注意吸痰,防止窒息;如通气功能障碍则现场行紧急气管切开,必要时采用器械辅助呼吸。机械通气以经鼻气管插管为佳。 2、首先处理休克和维持呼吸道通畅。检查和治疗颅脑、心肺和腹腔重要脏器的合并伤。 3、有脊髓损伤者应尽早治疗,如果能在伤后6小时内发生脊髓坏死之前给予有效的治疗才有恢复的机会。一般而言早期治疗指的是伤后24小时以内,但对于入院迟于24小时的患者亦不能放弃积极治疗。 4、脊髓减压,稳定脊柱(手术时机)。 伴有不全性脊髓损伤及马尾神经损伤呈进行性加重时,需行急诊手术治疗;有脊髓及神经损伤者应尽可能72小时内手术;完全性脊髓损伤及马尾神经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者,待全身情况稳定后尽早手术治疗;无脊髓神经损害的不稳定性骨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手术。 稳定性骨折可以采用闭合方法复位和固定。在颈椎,最常采用头颅牵引。在胸腰椎,各种屈曲型损伤仍以过伸复位为首选方案。 5、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是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通气障碍、肺不张和肺炎。泌尿系并发症是脊髓损伤患者的晚期主要死亡原因。都应积极防治。还应防治压疮、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 ①压疮(pressure sore)俗称褥疮。 压疮分度:Ⅰ级 损伤表皮,皮肤发暗、发红,压之不退,无破损;Ⅱ级 损伤达真皮层浅层,表现为擦伤、起泡或浅表溃疡,少许渗出;Ⅲ级 皮肤全层丧失、皮下组织坏死不穿透深筋膜;Ⅳ级 组织坏死发展到深层组织,侵害肌肉、肌腱和骨。 压疮的预防:每2小时定时翻身拍背;防止一处长期受压;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并用润肤液;受压区定期按摩。 治疗:使压疮局部减压,1度压疮可以自愈;2度伤口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换药,可用中药“湿润烧伤膏”;对于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Ven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