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庄子》(节选)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并称“老庄”。 主要思想: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认为“道”是“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万物本源,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庄子提倡物我为一,小大不辨,顺势而行,反映在政治上,则认为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要人做全德之人,不可违本性去讲仁义,去追求名利富贵。 ? 主要作品: 《庄子》亦称《南华经》。今通行本收文共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自著,外篇、杂篇为其门人及后学所撰。《庄子》极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巧妙隽永、妙趣横生。 (图片) 【选文】 大宗师(节选)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遯。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 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 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 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导读】 1.本选文表达了庄子怎样的生命观? 《庄子·大宗师》是《庄子》内篇的第六篇,这一篇先是讲了“无所待”、“齐万物”、“心斋”、“全德”等之后,最后推出“真人”形象来讲“道”。“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人的生死是自然界无可改变的规律。 从《大宗师》全文来看,应当指的是鱼儿在水中的争斗导致泉水的生态环境变差,并最终形成泉涸的紧迫形势。此句话中,相忘于江湖发生的时间应在相濡以沫之前,庄子认为,如果鱼儿们在泉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时,相互间相忘于江湖,泉水就不会干涸,就不需要以相濡以沫的凄惨方式来短暂地维持生命了。 从庄子看待相濡以沫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独特的生死观。面对妻子亡故“鼓盆而歌”的庄子,不是要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以赚取显要的名声,而是无视旁人的态度,显示了真正的个性。他不是不通世故,不理解死亡的意义,以及失去亲人的悲哀,而是能够从哲理的视角看待生死,将生死都看做是以人的形态生存于自然之中的一种正常经历。 他并不漠视生命,但他亦尊重死亡。他以“正而待之而已耳”的心态,看待出生、生存及死亡。 从《大宗师》全文来看,应当指的是鱼儿在水中的争斗导致泉水的生态环境变差,并最终形成泉涸的紧迫形势。此句话中,相忘于江湖发生的时间应在相濡以沫之前,庄子认为,如果鱼儿们在泉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时,相互间相忘于江湖,泉水就不会干涸,就不需要以相濡以沫的凄惨方式来短暂地维持生命了。 2.庄子是如何理解天人关系的? 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的意象,实际上是庄子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他认为,人应当与自然界中的万物一样,顺应自然的规律生存,我们活着要过好每一天,但不要刻意地追求什么、改变什么。 庄子理想中的“人”,能够超越自身形体的局限,在精神上与大道合而为一,达到“天人合一”。庄子这样看似抛却形体的观照,却真正改变了先秦哲学的视角,它既不同于儒家的群己观,却真正关注到个体的生存价值,又不同于道家前辈老子的绝对的天道,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结合。 庄子追问的是个体的人存在本身的意义所在。个体的人的生存意义在于超越,而精神的超越最本质的,就是不要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异化,而要保持他的本真而成为“真人”。 那么,如何做到这样的超越呢?庄子提出了一条解决之道,即“坐忘”。“坐忘”要忘得彻底,既要像“相忘于江湖”,忘掉人和人的关系和感情,也要像“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不计较荣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