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 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A. 观察气体颜色 B. 闻气体的气味
C. 插入燃着的木条 D.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C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2.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
B. 蒸发食盐水时,等蒸发皿中水分蒸干后停止加热
C. 洗净的胶头滴管倒放在试管架上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旋紧胶塞后,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双手捂住试管外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易弄烂滤纸使实验失败,描述错误;B、应在大量晶体少量水时停止,余热蒸发剩余水以避免晶体受热溅射,描述错误;C、倒放使液体进入胶头腐蚀胶头,描述错误;D、利用手加热空气使其膨胀,观察空气是否从导管排出,正确。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3. 在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 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 给高锰酸钾加热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A
【解析】A、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的沸点不同将氧气和氮气分离,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正确;
B、石蜡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化学变化,错误;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是化学变化,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是化学变化,错误。故选A。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4. 下列环境中,铁钉表面最容易产生铁锈的是( )
A. 在稀盐酸中 B. 在潮湿的空气中
C. 在干燥的空气中 D. 浸没在植物油中
【答案】B
【解析】铁钉生锈是铁与空气中氧气,水等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的结果。下列环境中铁钉表面最容易产生铁锈的是在潮湿的空气中。在稀盐酸中铁与酸反应不会生锈,在干燥的空气中没有水分不易生锈,浸没在植物油中与空气隔绝不易生锈。故选B。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不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氮气用作保护气 B. 干冰可用于冷藏室
C. 一氧化碳做燃料 D. 氧气用于炼钢
【答案】B
【解析】A、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于冷藏室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故B正确;C、一氧化碳做燃料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D、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够支持燃烧,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6.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2K+中的“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
B. Cu2+中的“2”表示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 H2O中的“2”表示水中有两个氢原子
D. 2Fe中的“2”表示铁原子有2个
【答案】C
【解析】A、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K+中的“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故选项说法正确;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Cu2+中的“2”表示一个铜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数是2,故选项说法错误;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Fe中的“2”表示铁原子个数是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7.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答案】A
【解析】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能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以达到灭火的目的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物质燃烧更旺;D.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不助燃,能隔绝氧气。选A
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 为防止铁制品锈蚀,用洗涤剂将其表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检测题(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同步练习(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同步练习(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练习(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五)(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安阳市林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安阳市林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