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河南省安阳市林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二分校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语言是文学赖以栖身的家。但作家们常常感到,自己想说的很多很多,可实际说出的却很少很少。我们古人苦于“言不尽意”,提出了超越语言的理想,而其思路和实践则与现代心理学息息相通。
寄意于言外,就是古人提出的超越语言的理想。刘勰首先在《文心雕龙?隐秀》篇提出“文外之重旨”和“义主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的主张。所谓“文外之重旨”“义主文外”,即追寻“言外之意”。这一思想可以说是刘勰的一大发现。他认识到“言征实而难巧”,于是就想到是否可以在提炼语言的基础上,使意义产生于语言之外,就好像秘密的音响从旁边传来,潜伏的文采在暗中闪烁。这样一来,不但“言不尽意”的困难被克服了,而且可以收到以少总多、余意无穷的效果。所以,从“言不尽意”到“义主文外”,可以说在思想上实现了一次飞跃。在刘勰所开辟的这一超越语言的思路上,后人多有发挥与补充。如唐代司空图就直接提出了“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的重要命题。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见解,他曾对欧阳修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他认为“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但通过景物、形象的真切描写,还是可以“略道其仿佛”的。以上所述,是我们的古人解决文学语言与审美体验疏离、对立的思路,即以语言去写景状物,从言外去追寻所要表达之意。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义主文外”说或“言外之意”说,就将语言与感觉、想象同一化,是很有道理的。语言作为一种心理实体,具有指称和表现两种功能。例如,“山”这个词,一方面它是一个“概念”,它是对各种各样的山的一种抽象,它无法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任何人也无法感觉到作为概念的“山”。另一方面,“山”这个词又是一种“音响形象”,中国人听到“shān”这个词的声音,就会立刻在头脑中唤起那高低起伏的、苍翠碧绿的峰峦的形象。如果你的命运与山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的话,那么“山”这个“音响形象”还可能拨动你的心弦。这时候,“山”这个词已属于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想象的心理领域,或者说“山”与我们的感觉、情感、想象实现了某种同一。这样“山”这个词的表现功能就凸显出来。一般地说,语言的指称和表现两种功能是重合在一起的。但在文学创作中,语言的表现功能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作家就可以利用语言的表现功能,栩栩如生地去写景状物,这样,语言就感觉化了、心理化了,语言也就突破了自身的一般化的缺陷可以自由地去表现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情和意,收到“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摘编自童庆炳《文学语言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想说的很多很多”与“说出的却很少很少”之间的距离,体现了文学创作中“言不尽意”这种困境。
B. 刘勰提出“文外之重旨”和“义主文外”的主张,为解决文学语言与审美体验疏离、对立提供了思路。
C. “寄意于言外”这种方法,既能克服“言不尽意”的困难,又可以收到以少总多、佘意无穷的效果。
D. 司空图的“韵外之致”与“味外之旨”,梅尧臣的“意新语工”和“略道其仿佛”,是对刘勰主张的发挥和补充。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山”这个词作为一种概念,是抽象的,任何人也无法感觉到作为概念的“山”。作为概念的“山”体现了语言的指称功能。
B. “shān”这个声音就是“山”的“音响形象”,中国人听到这个声音就会将其与自己的感觉、情感、想象实现某种同一。
C.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语言是一种心理实体,具有指称和表现两种功能,这两种功能一般是重合在一起的。
D. 利用语言的表现功能去写景状物,使语言感觉化、心理化,能够解决“言不尽意”的问题,实现“寄意于言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很早就开始研究文学语言“言不尽意”的问题,通过人们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B. 寄意于言外,是古人提出的超越语言的思路,但要追寻言外之意,首先需要对语言进行提炼,对景物、形象进行真切描写。
C. “言不尽意”不仅是文学语言问题也是心理学问题,古代文学家和现代心理学家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
D. 语言不能自由地表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和意,时常让人感到“言不尽意”,说明语言本身也有一定局限。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梅尧臣的“意新语工”“略道其仿佛” 不是对刘勰主张的发挥与补充,而是他对文学语言与审美体验疏离、对立的思路开辟的 又一种途径。
2. 试题分析:该项与原文不符,去掉了原文的前提, “如果你的命运与山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五)(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五)(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四)绿色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一生(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四)绿色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一生(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检测.doc(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浙江省诸暨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思想政治(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海南省临高县 临高二中 2017-2018学年 高二数学 必修5 等比数列 双基达标练习题(原卷版).doc
最近下载
- 《事故预防与应对》课件.ppt VIP
- 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评估标准.pdf VIP
- T∕CSPSTC 124-2023 钢箱梁步履式顶推施工技术规程.pdf
- 设计方案 -浙东运河文化园(博物馆)设计方案.docx
- 铣工技能训练第五版完整版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pptx VIP
- 《玩偶之家》课件.pptx VIP
- DB63_T 2052.5-202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第+5+部分:桥梁涵洞.docx VIP
- 无人机行业政策监管分析报告:2025年建筑检测应用市场增长预测.docx
- 江苏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痴呆症的诊治》习题答案.docx VIP
- 2024红十字救护员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