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oc】中国传统复归意识、山水审美及其文化解释
中国传统复归意识、山水审美及其文化解释
2009年8月
第8期总第186期
理论学刊
TheoryJournal,
Aug?2009
No.Ser.No.186
中国传统复归意识,山水审美及其文化解释
周怡,刘振中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摘要]复归意识的本质就是复归自然.魏晋时期,士/~4r]以具体的山水景色象征自然,山水就成为士人们
的游居环境和精神境界的追求目标,并由此纳入审美范畴.于是,多种形式的山水文化和艺术渐次产生发展起来.
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复归意识是远古灵魂回归观念在新生活经验中的积淀.在现代社会中,复归意识具有克服
人性异化的积极因素.
[关键词]复归意识;山水审美;人性异化
(中图分类号]K22—23;C,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09)08—0098—05
一
,何为复归意识?
复归意识最早由老子阐发.《老子》书第16章
有复归其根之说,第28章则迭次提出复归于婴
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等主张,而所谓
根,婴儿,无极,朴云云,都是指事物的初
始状态.王弼《老子注》释复归其根为返其所
始.范应元则认为:归根者,反本心之虚静
也._】](P125)本与始同义,也是指事物的初始,
静正是动之初始的待发状态.复归于婴儿最
具体,最形象地传达了这种理念,因为婴儿是一个人
的初始阶段,象征着无限的生命力.
老子关于复归意识的种种说法是在观察自然事
物的发展变化之后提出的一种抽象认识.万物并
作,吾以观其复[]第章),即把万物变化看作是周
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吴澄解日:复,反还也.物
生,由静而动,故反还其初之静为复;植物之生气下
藏,动物之定心内寂也.…(P因此,这个复归
就不能仅仅作为孤立的运动,它应是循环运动的一
个环节.老子哲学的目的在于抵制人类文明发展的
负面效应,所以他强调的就是复归这个特殊的环节.
大自然复归中的各种事物,举凡日月星辰之运行,寒
暑昼夜之交替,草木禾稼之荣枯乃至人类之生死,无
不是往复循环,生生不已地运动着.这是老子对客
观事物运动规律的一种朴素认识.这种认识尽管还
停留在简单循环的水平上,但不乏辩证的真知,这就
是老子所说的那个惟恍惟惚的道.道的生
命力就在于它能返能归能复.钱钟书先生
认为这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思想,能反则动,动乃持
98
久,持久则生命不息.
自然事物的生命力是造化的赋予,是天道的呈
现,非人力所能及,因此,老子复归思想最核心的内
容是复归天道自然,复归自然无为.老子说:玄德
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第章王
弼注云:反其真.何谓反其真?庄子解释说: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
失,是为反其真.[]秋水)老子关于复归婴儿的描
述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反其真的含义:含德之厚,
比于赤子[](第;常德不离,复归于婴
儿[]耥章).这里以婴儿来象征有无限生命力的
大道玄德,讲的是人的道德修养.为什么要把玄德
与婴儿联系起来呢?这是为了突出婴儿那种不学而
自能,不为世俗所染的天然情思.老子和庄子都曾
以婴儿说明得道者所具备的心态:众人熙熙,如享
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
孩.【】(籼章)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
日握而手不挽,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瞎,偏不在
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
波.[]lt;庚桑楚gt;婴儿的所有行为情态都是一种无目
的性的不知其然而然的表现,这被老庄认为是一种
至高无上的人格.
老庄都极力推崇自然,把自然放在道之上.
朱谦之先生认为,老子之学的最后归宿乃自然.老
庄对自然之道的把握,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来自对
自然山水的观察和认识;他们对自然之道的弘扬和
推崇又进一步强化了对自然山水的理解和认同.老
庄不约而同地以山水论道就是这种认识过程的表
现.
老庄复归于道的思想过于玄虚,对一般士人
来说只能算作一种玄谈妙论,难以付诸实践.但是
复归于道的思想一旦与自然山水联系在一起,就变
得具体可行了.由此可以见出山水在传达中国文化
的自然精神上所起的重大作用.
二,复归意识的文化解释
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来看,老子的复归观念是
远古灵魂回归观念在新的生活经验中的积淀.原始
人类相信人与自然界是一种生命一体化的存在,正
如列宁所说:本能的人即野蛮的人没有把自己同
自然界区分开来[4j(啪.当他们最初探索人类自
身的来源时,便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认为人的生
育是因为图腾入居妇女体内,死亡是人返回于自己
的氏族图腾[5】{.在原始人看来,人既然是从自
然转化而来的,当然可以再转回去;人的身体不过是
某种自然物的变换形态,到一定的时候还要还原;人
的死亡不过是身体的转换,而灵魂是不死的,可以再
附于另一躯体而存在.恩格斯说:如果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 8 I like English best课件》小学英语教科2011课标版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课件2104.ppt
- _河北唐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商业市场定位及产品建议_160页.ppt
- 《Photoshop CS5中文版案例教程》教学课件第2章.ppt
- 《社会医学》简答题汇总.doc
- 《社区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1431.doc
- 《药理学(护理)期末复习指导》.doc
-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最新版.doc
- 《马说》学案 备课时间:10月16日 使用时间: 主备人:景明明 一、学习 ....doc
- 【2014年】简述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体育产业研究【行业经济论文】.doc
- 【2016年】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经济其它相关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