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_5_人际间的知觉与交互作用幻灯片.ppt

二_5_人际间的知觉与交互作用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对交互作用的分析 根据简单化原则,只考虑语言的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是从一种自我状态开始的,同时,任何一种交互作用也都要面对他人的一种自我状态。发送信息的人总希望接收者能以他所期望的自我状态作出反应,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如:与批评的父母状态相对应的理想状态应是适应的儿童状态,特别是依从的儿童状态。用TA术语来说,就是批评的父母状态试图连接依从的儿童状态,但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更为普遍的是反抗的儿童状态——“他以为他是谁呀?”这样会导致人际交往上的冲突与混乱。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也存在这样的情况:面对批评的父母状态,人们的反应并不完全是反抗的儿童状态,有可能的是将反抗的儿童状态隐藏起来表现为很尊敬,但通常是做出成人状态的反应,目的是保证今后不在犯同样的错误。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1、平行的交互作用 平行的交互作用中,发起者的自我状态成功地与对方适宜的自我状态相连接,并从对方那里引出适宜的反应。如: (1)成人状态对成人状态: A——“现在是几点钟?” B——“四点钟。” (2)批评的父母状态对适应的儿童状态: A——“你好像有麻烦,我能帮你吗?” B——“谢谢,我是需要帮助,我不知道这件事该怎么办。”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交叉的交互作用 不存在相适宜的自我状态的连接。一般来说,只有平行的交互作用才能将人际交往继续下去,而交叉的交互作用只能终止交往活动(除非双方中有一方转换到适宜的自我状态形式中)。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交叉的交互作用举例: (1)A方以成人状态(期望对方也以成人状态理性地回答),但B方却以批评的父母状态反应(希望A方以依从的儿童状态反应)。 A——“罗宾逊这家伙在那里?” B——“你从不知道什么东西在哪?” (2)A方以批评的父母状态提问(希望B方以依从的儿童状态反应),但B方却以成人状态反应(期望A方以成人状态反应)。 A——“那个建议真可笑!” B——“你能说明是什么原因让你有这种感觉吗?”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还有许多种其它的交互作用类型,常见的有: 1、适应的儿童状态对教育的父母状态 此时,不再是父母对儿童的指责,而是儿童请求父母的帮助。 类似的例子:对上级拍马屁。 如果运用得当,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退换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如果以批评的父母状态出发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批评的父母状态对批评的父母状态 这种交互作用常出现在训练状态或醉酒状态,此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 组织只注重权威,很不关心某成员,则组织处于批评的父母状态; 该成员——“组织对我从不关心”、“我知道,老板从未谈论过我的事情”。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3、儿童状态对儿童状态 自由的儿童状态对自由的儿童状态:行为反应是追求纯粹的乐趣,不会造成伤害; 如果将反抗的儿童状态引入,其动机就是有害的。 自由的儿童状态常使自己处于一种头脑风暴状态,会产生很多想法,并且不受到批评(父母),也不受到评价(成人),评价是以后的事。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4、成人状态对成人状态 这种交互作用,包括信息交换、评价和理性决策。 完成工作,需要有成人状态的行为。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三)改善交互作用的步骤 1、了解自己所处的某种自我状态 2、考虑希望与什么样的自我状态相连接 这是交互作用中产生感情的基础,尤其是自己处于儿童状态时。 3、决定是否继续这种交互作用 如果想终止,则可采取交叉交往方式。——这时,对方要么根据你的变化调整他的自我状态,要么放弃这种交往。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交互作用的开始有许多方式,课本116页列出了大多数管理者的自我状态类型以及有关的词语、声调、身体姿势和态度的一些特征。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如果不对交互作用进行认真分析,可能会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成人状态): 1、父母状态和儿童状态的行为可能会偏离客观事实 只有成人状态是以现实方式行事,既能保证具有儿童状态的体验与情感,又能将父母状态和儿童状态的反应区分开,并进行适宜的反应。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