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09 戊戌变法(测)-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选修1)(原卷版).docVIP

专题09 戊戌变法(测)-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选修1)(原卷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09 戊戌变法(测)-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选修1)(原卷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 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 B. 早期维新派主张 C.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主张 D.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①希望参与政治 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A.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3.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 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B. 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 C. 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 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4.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 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 D. 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5.观察下图,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表明戊戌变法 A. 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 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C. 实现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 D. 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6.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他们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评价适用于 A.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 康有为倡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C. 孙中山指导的辛亥革命 D. 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 7.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 A. 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 B. 政府的重视和参与 C. 推翻旧政府统治,建立新的政权 D. 封建统治腐朽 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对我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影响的表述中最具概括性的是 A. 猛烈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 B. 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 C.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 成为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9.戊戌变法才103天就归于失败,这主要是因为 光绪帝无权 康有为、梁启超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强大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A. B. ①②③[来源:学_科_网] C. D. ②③④ 10.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主要是因为变法 A. 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 B.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 没有得到地方官有效支持 D.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11.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顽固势力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 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 控制京津地区的军队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 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 A.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来源:学科网] 12.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是 A. 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 B. 革新了中国政治制度 C. 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D. 起到了思想解放,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1小题,总共12分.) 13. 材料一同治十一年(1872)6月15日的《申报》载:“上海各租界内,街道整齐,廊檐洁净。一切秽物亵衣,无许暴露。尘土拉杂,无许堆积。偶有遗弃秽杂等物,责成长夫巡视收拾。……街面偶有缺陷、泥泞之处,即登时督石工为之修理;炎天常有燥土飞尘之患,则当时设水车为浇洒;虑积水之淹没也,则遍处有水沟以流其恶;虑积秽之熏蒸也,则清晨纵粪担以出其垢。”而同一时期北京的街道却大相径庭。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材料二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清朝史料 (1)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