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法律知识.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者法律知识

一、记者的法律意识与学习法律的重要意义 (一)记者的法律意识。 1、什么是记者的法律意识?所谓记者法律意识是指记者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它是记者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记者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记者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   记者法律意识的体现   ①、参与的新闻活动要合法;   ②、报道的内容要合乎法律事实   ③、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要懂法、依法。 2   ①、法律意识对记者新闻敏感的定向作用 我知道,法律规范一般都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要素,那么法律意识决定了记者新闻敏感的定向。例如:记者如何去假定选取某个新闻题材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决定了如果出现了这种问题应如何处理即新闻敏感的价值取向;如果记者新闻敏感偏离了这一价值取向则又造成什么样社会危害后果。从而促使记者新闻敏感界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而且使记者在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发生之前在法律中加以界定,以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的发生。   ②、法律意识对记者新闻敏感的角度限制作用   法律意识是一个无形标准对记者的新闻敏感的角度始终起着丈量、限制的作用。如在国家禁毒宣传月,记者敏感到发布一篇毒品方面的文章会很有价值。于是选择了关于鸦片种植的题材,是从提倡种植的角度还是从禁止角度去着笔,在这里记者的法律意识就限制记者只有从禁止的角度去着笔,不然从提倡种植角度去进行渲染,背离了法律规定的方向,这则新闻将一文不值。   ③、法律意识对记者新闻敏感的大局把握的定性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能引起记者新闻敏感的事件很多,如何在这些纷繁复杂的事件中去把握哪些最有价值,最值去挖掘。这一定性问题就需要记者的法律意识,只有从法律角度的层面上去把握,才能根据众多事件的性质中选择出那些符合国家的政策、法律要求的事件进行报道。因此法律意识对记者新闻敏感的大局把握有定性作用。   (二)记者培养法律意识应学习哪些法律法规?    1、基本的法律常识。记者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民法》等国家基本的法律知识,要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国家司法体系,了解涉诉的基本知识等,对法律知识的要求要达到可以与有关法律专家能够对话的程度。这是记者发现新闻、报道新闻标准中的法律意识成份的基本。   2、有关新闻法的基本知识。目前,我国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新闻法,关于新闻法规散落在各法律法规内。记者需从相关的资料学习有关的新闻法,了解到那儿是新闻报道的禁区,那些新闻报道易发生新闻涉诉;了解到记者拥有那些权利和义务,有那些维护记者权利的法律、法规;要认识到记者并不是无冕之王,不能以道德审判代替法律审判;了解到发生新闻涉诉时,记者该怎么处理才有效、合理的维护自己的权益等。这是记者发现新闻、报道新闻标准中的法律意识的主要成份   3、有关自己报道领域的法律法规。记者需要对自己报道的领域内的有关法律法规详细了解。这些知识与记者的新闻报道息息相关,是记者触“雷”的前沿地。在新闻采访写作中,记者经常会碰到该行业的有关违法乱纪的新闻事件,没有充分的法律背景,可能被采访对象欺骗,在写作中,记者很难把握确切的用词,以致引起新闻官司。这是记者发现新闻、报道新闻标准中的法律意识衍生成份。 那么,如何培养和增强记者的法律意识呢?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作为记者应该逐条逐款地学习宪法,搞清楚宪法的内容,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新闻舆论监督学习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   ②、每一次要报道某一事件,揭露某一问题,记者往往会作很多准备工作,但是法律准备不应忽视。一是事件有可能涉及的具体的地方性或行业性法规的内容。二是调查、访问中可能会涉及到的司法程序,这两个问题应该说在新闻舆论监督中常会遇到,也是重要的。   ③、记者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可以到事件的主管部门获取一些资料,也可以向法律部门咨询。现在有很多媒体聘请了法律顾问,这一做法值得提倡。   ④、我们国家从80年代初开始酝酿新闻法迄今未出台。但立法的准备和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而且由于刑法、民法、广告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保密法、青少年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制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法》未出台之前,广大记者要依照有关法律和职业道德办事,这样才可以消除由于舆论监督而出现的日趋增多的“新闻官司”。 二、新闻报道中的常出现的法律用语错误 1、“法治”与“法制”不分 。 中共十六大代表、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一次在大同市演讲, 内容为“官以民为天, 以法治为天”。某报发了新闻, 报道中将“法治”改成了“法制”。一字之差, 吕先生很不满意, 专门给编辑部打电话, 次日报纸作了更正。新闻理论家、复旦大学教授林帆也提到: “我在一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