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 古诗四首教学案
九 古诗四首教学案
主备 王甲新 参与 八年级语文组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背诵默写诗歌。掌握名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诗句蕴含的哲理。[教学时数]?二教时[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引导回顾以前学过唐诗,抽生背诵。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诗人,脍炙人口的名作《春望》《泊秦淮》,看诗人是怎样用蕴含哲理的诗句和简练含蓄的语言来表现心境的。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的山河依旧,春天长安城,满眼是繁杂的草木。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⑶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三、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著有《樊川诗集》。此诗是作者有感于秦淮河地区浮糜豪奢的世象而作。
2、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文: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夜晚船工在秦淮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店靠得很近。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的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 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4、思考:⑴最后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
⑵“犹唱”一词有何含义?
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歌女献唱,是需要有人听赏的,那些不顾国家安危,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演唱的人,才是真正的罪人。
《泊秦淮》中多年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喷涌而出,而艺术表现上却委婉含蓄,借景以抒情,让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誉之为绝唱。 4、当堂背诵诗歌。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学习第三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朗读,注意字音、字形。
2、释题
讲述: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3、理解诗意
指名朗读,讲述,然后把意思贯串: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呢。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拯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
4、朗读。
5、明确诗歌主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于梦”。
二、学习第四首诗《过零丁洋》1、解题。见P64注释①2、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4、结合学生质疑疏通诗意。
5、品析鉴赏。
这首诗重在领会诗人的思想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