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开发暨优质教育谘商自评系统的建设.docVIP

多元智能开发暨优质教育谘商自评系统的建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元智能开发暨优质教育谘商自评系统的建设.doc

多元智能開發暨優質教育諮商自評系統的建設 Development of Brain-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Good Education –A Self-Rating System (BRIDGES) 張國祥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 電郵:kccheung@umac.mo 【】【】、、、、Abstract: This paper seeks to explicate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of “Brain-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Good Education: A Self-Rating System” (BRIDGES) since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followings are delineated: (1) Principles of MI spectrum production; (2) Limitations of SMILES assessment approach; (3) Breakthroughs of BRIDGES assessment approach; (4)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 of BRIDGES; (5) Reasons behind the successful design of BRIDGES; and (6) Contribution of BRID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of BRIDGES would bring about constructive and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ividually configured education. Keyword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telligence exploitation, MI spectrum,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individually configured education 1.多元智能新世紀 自從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Howard Gardner)教授於1983年提出劃時代的多元智能理論(MI)之後,轉瞬間已經過了二十個寒暑,香港和澳門等華人地區的教育工作者,正積極思考如何應用這理論實現因材施教,推行適性教育 (Gardner, 1983 1999)。若要做好「因材施教」,教師必須做好「因材」準備,才可以據此「施教」。因此,香港和澳門一些學校於世紀之交便陸續開始研究如何評量每位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狀況,派發反映八種智能分佈和進展水平的剖面圖——智能光譜(MI Spectrum),再利用每位學生的優勢智能,帶動弱勢智能的成長,達到智能開發的目的(張國祥和盧蘭馨,2003; 張國祥、鄧可心和林雨生,2003)。圖一展示了一所多元智能學校派發給學生寶貝兒(化名)的智能光譜,這位學生的自然觀察者智能的發展最好,音樂智能則有待發展,其它六種智能則介乎在兩者之間。 多元智能學校 初一級                       圖1 多元智能光譜示例 2.智能光譜製作原理 智能光譜的製作原理是基於心理計量學的理論和方法的(張國祥,2000)。學校選定某年級全體學生為評量對象,然後教師在多元智能評量專家的指導下,設計一個適用於受試總體的校本多元智能觀察量表,方便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觀察學生智能萌發及發展情況。多元智能量表是由八種智能子量表構成的,包括:語言、音樂、邏輯數學、空間、身體動覺、人際、內省和自然觀察者。每個子量表由10至15個項目組成,因此整個多元智能觀察量表共有80至120個項目。例如「與人交流時、善用言語」是語言智能子量表其中一個可行的項目。教師必須為每一項目訂立評量環境和評量標準,例如「與人交流時、善用言語」的評量環境可以是平時上語文課時教師與學生的答問,評量標準則採李克特(Likert)三點量表:優勢智能、展現高度興趣(3);相當於年級/年齡水平(2);及尚待萌發、展現低度興趣(1)。研究顯示,這種研究設計是能夠使多元智能評量達致足夠的信度和效度的(張國祥和盧蘭馨,2003)。 當整個多元智能量表所有項目的評量環境和評量標準製定妥當後,教師便可選定合適時間為全級每一位學生進行觀察評量,這環節對教師來說,是非常艱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