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老子哲学论无为而无不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哲学论无为而无不为

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哲学思想为“道”,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而“无为”则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 何为“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并非字面的意思,并不是无所作为,消极处世,而是不妄为,不违反自然规律而为。“不为物先,不为物后”。不为物先,即事物发展尚未到某一步,人切莫先加干预。如揠苗助长、杀鸡取卵、秋收未到先征租税、孩子尚小急于催补。“因物”,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违反其固有的客观规律。,“无为”是“不违反事物固有的发展规律、不凭主观意志为所欲为” 无为而无不为 德经中有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为学日益”,即向外追求学问,通过学习获得科学技术知识,学习知识与技术要不断地丰富完善,才能做到精益求精。“为道日损”,即向内追求智慧,通过默修开启潜意识,从物质到精神过程中的私心杂念都应该一一剔除,以期求得人与自然的便捷沟通,与道会合,实现艺术与人生的最佳状态。损之又损,减之又减,简而再简,约而再约,直至最后“道”便显现其中。故而,无为是学到悟道的最高境界,一个人若能达到这种境界,也便是此人的心灵的修炼达到了上乘的境界了。人若不妄为,便没什么事情做不成的了。 恰如我们的学习,开始学习,知识好比珠穆朗玛峰那般的多,而我们恰如蚂蚁般小,在学的过程中必定晕头转向,十分困惑,“困于心,横于虑”。然而等我们等上这知识的“珠峰”,回过头发现,也不过如此,并非想想中的那么困难,一切显得如此轻松简单,而此刻便是“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然,此处老子所言的“以至无为”,并不是说从此便不用学了,人生应该是学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此处的“以至无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便是如此,“以至无为”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我们做事,尽“无为”之力即可,因为若果真如此,那么也就能扪心自问,无愧我心了。 人生的重挫酷似翻船,为使身体不致由于水流动力而紧紧地吸附于船底,造成窒息性死亡,就要落水后借助坠落的劲儿蜷缩身体,一沉到底,然后再顺着水流浮出水面,以求摆脱葬身鱼腹的命运。人生处于逆境时,如硬要违背客观规律,结果只能加剧事态的恶化。逆境之中最关键的是顺应所处的环境并暗中积蓄力量,以求再次的崛起。“蜷缩身体”“一沉到底”看似消极,放弃自己,听天由命,实则是破釜沉舟,死中求生的正确选择。 “无为”与“有为”两个看似决然相反的,实则是相互贯通的。顺应客观,无为而治,并非听天由命,任人摆布,而是顺应客观的同时,主动地、策略地、乐观地、自觉地去驾驭现实中所遇到的矛盾,并制定合理的方针、策略。做到了无为,便可以无不为了。何为无不为呢?其实无论何时都应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的一生,若是无所不为,面面俱到,那么终其一生也只是博而不精,最终一事无成。所以,应做到有所取舍,有所攻便要有所守,若是贪心不足,必是无益有害的。 大数学家陈省身虽然于2004年12月3日与世长辞,但其人生中的两点光辉足以照亮古今。一是其有为,一是其无为。 如何有为?纵观陈省身一身,他一生中都只在从事一件事,便是数学。他有所为,有所不为,音乐、体育他不行,便选择了数学。从20多岁开始,直至生命的终结,70多年,对数学始终如一,专心致志。“一个人一生中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中国人浪费的时间太多了。”陈省身便是这最好的写照吧,有所为。 那又如何不为呢?1982年,陈省身任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一数学研究所所长,其管理理念是“最要紧的是把有能力的数学家集中在一起,找来之后便不用管了,让他们自己去搞……”,这足体现其“不为”的思想。自由,科学家进行研究一定要自由,有自由思想才能开阔,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接下来再看个故事: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年轻人,很想在任何方面都比任何人强,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但学业却没有什么长进。他很苦恼,便向一个大师求教。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很迷人。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啊,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了,不放下如何登山?”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谢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 人生如登山,欲望越多,背负越多,想无所不为,最后只能是身心具疲。应该懂得取舍,懂得放下,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无不为。 三、“无为而无不为”在治国安邦的意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认为道作为宇宙本体自然而然地生成天地万物,就其自然而然来说,天道自然“无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