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讲义PPT教学教案培训资料医学中小学上课资料
*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肛门直肠疾病 脱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1、了解脱肛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 2、掌握脱肛的临床症状。 3、掌握脱肛的分类。 4、熟悉脱肛的辩证施治,及手术疗法。 目的与要求 脱肛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 以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驰为特点。 一 概述 1、定义 2、特点 3、发病率 据我国一些地区普查,本病在肛肠疾病中占0.58%,国外调查占0.4%-2.1%。 一 概述 综上所述 1、祖国医学 } 脱 小儿气血未旺? 老年气血衰退,中气不足? 妇女分娩用力耗气,气血亏损? 慢性泻痢,习惯性便秘? 长期咳嗽? 二 病因病机 2、现代医学: 有直肠黏膜下移学说,炎症学说,盆底松弛无力学说,目前医学界比较认可的有: ⑴滑动性疝学说: 1912年Moschowitr认为,直肠脱垂是疝的发生过程,是直肠膀胱或子宫陷凹,沿直肠向下,通过盆底成为滑动疝。长大的疝束,由肛内脱出。 二 病因病机 ⑵肠套叠学说: 1968Broden和Snellman认为,直肠脱垂并不是滑动性病,而且乙状结肠和直肠连接处发生套叠而引起,此套叠的起点无固定部位,因反复下脱, 直肠末端外翻,通过肛门口脱出。近年来较多的学者同意此学说。1970年,Theuerkonf用特殊的X线活动摄影术,进一步证实此学说,并指出,脱垂首先发生在直乙交界处。1975年,Stonleg认为肠套叠学说和滑动疝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说滑动疝是肠套叠的早期表现,而肠套叠是滑动疝的后期结果。 二 病因病机 三 分类 1975年全国肛肠外科会议统一分度标准: Ⅰ度脱垂: 直肠黏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边后可自然回复。 Ⅱ度脱垂: 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 淡红色,长5-10cm,呈圆锥状,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黏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需用手回复。 三 分类 1975年全国肛肠外科会议统一分度标准: Ⅲ度脱垂: 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三 分类 1975年全国肛肠外科会议统一分度标准: 四 诊断 1、临床症状 ⑴脱出 是临床上直肠脱垂的最主要症状。初期,黏膜脱出,可自行复位,随着病情发展和日久失治,脱出物增长变粗,甚至咳嗽、走路、用力、下蹲时也会脱出,不易复位,须以手回托或窝床休息,方能复位,这已是较严重的脱垂。 ⑵出血 一般无出血,若大便干燥,衣裤摩擦刺激,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大便时可滴血,手纸带血,但出血量较少。 ⑶潮湿 肛门括约肌收缩无力,常有黏液、自肛内溢出,刺激肛门,故肛门潮湿,甚至刺痒。 ⑷坠胀 除直肠脱垂伴有发炎,腹泻有坠胀感外,全层脱垂者,由于直肠与乙状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影响到血液淋巴回流,产生坠胀或里急后重感。 四 诊断 ⑴视诊:嘱病人排便时可看到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脱出。 ⑵指诊:可发现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 ⑶镜检:可见到直肠黏膜折叠。 2、专科检查 四 诊断 五 鉴别诊断 形状 颜色 出血 内痔 脱出 痔核分颗粒脱出,无环状皱襞 暗红或青紫色 容易出血 直肠 脱垂 呈环形或 花瓣状 鲜红或淡红色 不容易出 血 内痔脱出与直肠脱垂的鉴别 六 辨证施治 1、内治 ⑴脾虚气陷 症状: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色淡红, 伴有肛门坠胀,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 欲不振,甚则头昏耳鸣,腰膝酸软。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弦。 治则:补气升提,收敛固涩。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六 辨证施治 ⑵湿热下注 症状:肛内肿物脱出,色紫暗或深红,甚则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