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直升机涡环状态
第一专题 直升机的特殊飞行状态 ——涡环状态 直升机的特殊飞行状态,是指飞行中飞行员不期望出现的,由于气动特点、结构因素、飞行环境、飞行员操纵以及故障等原因引起的非正常飞行状态。 包括:涡环状态、旋翼自转下降及着陆、旋翼失速、单发停车、驾驶员诱发振荡、尾桨失效等。 直升机飞行力学主要研究的是与气动特点和飞行员操纵有关的情况。一般分析涡环状态、旋翼失速、旋翼自转下降及着陆、单发停车四种情况。 一、涡环状态及其形成 涡环状态——在发动机工作状态下,直升机作垂直或以小速度下滑时,旋翼的诱导速度与相对气流方向相反,此时如果下降率较大超过了规定数值,沿旋翼周围形成环状的旋涡流动状态。 (一)垂直下降中涡环形成的原因 1、基本条件 ①发动机正常工作;②作较快垂直下降。 2、基本原因 垂直下降时,相对气流自下而上流动;旋翼排压空气向下流动,两股气流相遇后会使一部分空气绕过旋翼的边缘向上流动。旋翼上面空气压力低,这部分空气被重新吸入旋翼锥体之中,再次被旋翼排向下方。这样往复吸入和排出,通过旋翼多次循环,形成涡环。 3、形成过程 不会形成涡环,形成少量桨尖涡流(如图A所示) 3、形成过程 3、形成过程 3、形成过程 (二)直升机进入涡环的直接原因 1、垂直下降过程中下降率过大; 2、下滑速度较小,而下降率过大; 3、操纵不当,频繁推拉驾驶杆造成旋翼脱锥; 4、直升机进入涡流区。 二、涡环状态对直升机飞行的影响 (一)涡环对所需功率的影响 垂直下降中所需功率(N需) N需=N型+N诱-NE(位能转化来的功率) =N型+N诱-GVy 由下降转化的功率,会减小所需功率。 但在涡环状态,涡环的生成和维持需要消耗功率,这要由位能或发动机提供。此时若保持发动机功率,则旋翼拉力显著减小,直升机下降率急剧增大。 AB段:Vy小,N需随Vy增大而减小; BC段:Vy较大,N需随Vy↑而↓不明显——涡环状态; C点以后:Vy很大,N需随Vy↑而↓↓(明显)——自转状态; (二)涡环对飞行性能的影响 1.旋翼拉力显著减小,下降率急剧增大。 原因是涡环消耗能量和功率。 2.直升机抖动和摇晃 。 原因是涡环状态下旋翼周围气流十分紊乱,使旋翼拉力忽大忽小,平均拉力减小,直升机抖动和摇晃。 3.稳定性和操纵性变差 。 原因同上。涡环气流紊乱,会使下降率也不稳定,如操纵不慎,会引起下降率急剧增加,危及飞行安全。 (三)涡环状态的现象 1、直升机抖动、摇晃,严重时操纵失灵; 2、机头下沉、拉杆不起作用; 3、发动机功率不变,Vy逐渐增大。 三、改出涡环状态的方法 (一)如果发现直升机垂直下降率增大,是由于发动机功率不足引起的,应及时上提总距杆,迅速增大发动机功率,以制止下降率继续增大。 (二)如果高度允许,发动机又有剩余功率,应迅速向前推杆并上提总距杆,使直升机产生前飞速度,把涡环吹掉,退出涡环状态。这种措施对改出涡环状态最为有效,损失高度也较少。 (三)如果发动机没有剩余功率,应及时向前推杆,产生前飞速度退出涡环。 (四)采取上述措施无效,或者驾驶杆操纵明显失效时,如果高度允许,可以采用旋翼自转状态下滑,以改变流经旋翼的气流形式,退出涡环状态。如果飞行高度不允许采用前面措施,则应操纵直升机摆平着陆姿势,以减小接地撞击力和不致翻倒。 四、怎样防止涡环状态的产生 (一)在发动机工作状态,操纵直升机作垂直下降或小速度下滑时,为防止进入涡环状态,下放总距杆不要过多,以保持较小的下降率,若发现下降率有增大趋势,要及时上提总距杆。 (二)在载重量大、海拔高度高或气温高的情况下,剩余功率小,不宜作垂直上升或勉强在较高的高度上悬停,以免在上提总距杆过多的情况下,因拉力不足而进入涡环状态。 (三)在地形复杂、高度较低的情况下,没有特殊需要,不要作垂直下降,宜带空速下滑。 五、关于尾桨的涡环状态 (一)尾桨涡环产生的原因 存在与尾桨拉力方向一致的相对气流时,只要相对气流速度接近于尾桨诱导速度,就会形成尾桨涡环。 (二)尾桨涡环对直升机飞行性能的影响 1.尾桨效能明显降低; 2.尾桨拉力显著减小; 3.自动偏转、滚转; 4.下降高度并有强烈振动。 (三)尾桨涡环的预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