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锦屏水电枢纽辅助洞综合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分公司
1、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锦屏辅助洞东端工程由A、B两条平行隧道组成,,35m。洞线平行于引水隧洞,N58°w,B线隧道距4#引水隧洞轴线的最小距离为60m。A线辅助洞长17485m,5.5m,净高4.5m, B线辅助洞长17504m,成洞断面宽6.0m,净高5.0m。辅助洞纵坡采用“人”字坡布置,25‰最小纵坡为2‰。辅助洞内每隔500~800m,40°。我单位负责从东端掘进,独头掘进长度9.5公里,西端由中铁二局负责施工,按照合同,铁二局要独头掘进8公里。下面是辅助洞与引水洞的洞线关系图(图1)。
·辅助洞的重要作用:交通洞、试验洞、超前探洞、引水洞的超前平行导洞。交通洞是说辅助洞起着勾通锦屏一、二级电站的重要作用,把东西两端的150公里的距离缩短到17公里;试验洞是对二级电站的引水洞来说的,鉴于引水洞面临三大技术难题,完成一系列试验,要通过辅助洞的施工总结出解决方案。超前探洞是说隧道埋深2000米,目前5公里后没有地堪资料,要通过辅助洞施工,深化引水洞地质和水文资料,为引水洞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引水洞的超前平行导洞是说辅助洞与引水洞洞线平行,将来引水洞的施工可以辅助洞实现长洞短打,解决高压水、运输和通风等一系列问题。
·地质概况:锦屏二级水电站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貌斜坡地带,锦屏山以近南北向展布于河湾范围内,山势雄厚,重峰叠嶂,沟谷深切,主体山峰高程4000m以上,最高峰4488m,最大高差达3000m以上。工程区的地貌可以划分为高山区(高程3600m以上)、中山区(高程2000~3600m以上)、峡谷地貌。25m左右,将穿越锦屏山主体分水岭,穿越不同地层岩性、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岩体完整性不一、不同类型的水文地质单元。在施工中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复杂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但隧洞沿线主要为碳酸盐岩及砂板岩,岩石抗压强度在50~114MPa,属中等硬度岩性,全洞中近90%的围岩为Ⅲ、Ⅱ类,有利于围岩的稳定,成洞条件较好。高埋深决定了辅助洞施工只能东西两端独头掘进。(见下图),高地应力和高水压是本工程最大的地质灾害。
·水文情况:锦屏山属裸露型深切河间高山峡谷岩溶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岩溶化地层和非岩溶化地层呈NNE走向分布于河间地块,其中岩溶化地层主要分布于锦屏山中部,而非可溶岩分布于东西两侧。受NNE向主构造线与横向(NWW、NEE)扭~张扭性断裂交叉网络的影响,构成了河间地块地下水的集水和导水网络。
工程区内碳酸盐类地层分布广泛(约占70~80%),工程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地质环境,使工程区岩溶发育程度总体较弱,典型的岩溶形态较少。高程附近的岩溶形态以溶蚀裂隙为主,溶洞很少,且规模不大。但岩溶裂隙水丰富,且水压力大。在5km长探硐施工过程中,曾发生多次大的涌水,且各涌水点具有高水头、大流量的特点,5km长探硐内单点瞬时集中涌水量达4.91m3/s,稳定流量2~3m3/s。单点瞬时集中涌水量达m3/s(施工单位估测 6.689 m3/s),稳定流量2m3/s,压力约2.4 MPa左右。
分析表明,工程区以南的岩溶水具有独自的补、迳、排系统,与工程区无直接水力联系。雅砻江大河湾两岸不存在沿河谷两岸具水力联系的岩溶系统。使雅砻江河湾内的地块具有除大气降水补给以外,无其它水流补给的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环境。
根据工程区岩溶含水层组、岩溶水的补给、运移、富集和排泄特点,工程区不同地带(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明显差异,其规律性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含水介质类型、岩溶发育及气候条件的控制或影响,据此将大河湾内对隧洞涌水条件有影响的地区划分为以下4个水文地质条件有所差异的岩溶水文地质单元:
–––裂隙汇流型水文地质单元(包括Ⅰ、Ⅴ岩溶区)
Ⅱ 东南部管道–––裂隙畅流型水文地质单元(等同Ⅱ岩溶区)
Ⅲ 东部溶隙–––裂隙散流型水文地质单元(等同Ⅲ岩溶区)
Ⅳ 西部溶隙–––裂隙散流型水文地质单元(等同Ⅳ岩溶区)。
综合分析表明,工程区岩溶发育总体微弱,不存在层状的岩溶系统。在高程2000m以下,岩溶发育较弱并以垂直系统为主,深部岩溶以NEE、NWW向的构造裂隙及其交汇带被溶蚀扩大了的溶蚀裂隙为主。具体而言,东部盐塘组地层岩溶形态为溶隙型,岩溶发育深度已到了雅砻江高程,在隧洞线高程的岩溶发育程度,较长探洞所揭露的有所增强,为中小溶隙介质;西大理岩由于岩溶层组的影响,其岩溶发育程度与盐塘组相似。中部白山组大理岩岩溶发育受两大泉地下水循环深度的控制,在高程1730m~1870m以下岩溶发育微弱,为中、小型的溶蚀裂隙介质。因此,可以认为在引水隧洞高程(1600m)附近的岩溶形态以溶蚀裂隙为主,溶洞很少,且规模不大。
在不设防渗条件下,单条的稳定涌水量预测为6.91~8.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