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doc

江西省南昌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南昌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doc

南昌市七所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试卷 历 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罗马法所蕴涵的基本法律原则是   A.人人平等    B.共同富裕    C.绝对平均    D.个人至上 3、下列哪项不是法国总统的权力   A.任命文武官员           B.统率全国军队   C.实行大赦             D.任命国民议会议员 4、“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德意志帝国            D.美国 5、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是 A 君主专制 B 共和制 C 贵族制 D 君主立宪制 6.《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7.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其中“第一次巨变”是指 A.由闭关到开放 B.由专制到共和 C.由落后到富强 D.由愚昧到科学 8.1961年8月13日,当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德国经济水平的差异 B.美苏两国的冷战政策的产物 C.东西德国民族矛盾激化 D.二战达成的协议 9、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的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 ①辛亥革命 ②文艺复兴 ③工业革命 ④邓小平改革开放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10.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12、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其中导致1844年进口猛增的原因是 A 鸦片输入的减少  B 自然经济的解体 C 列强夺取了政治经济特权   D 5%的低关税率 13、下列几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外资经济 ② 官僚资本 ③ 洋务经济 ④ 民族资本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④② 14、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15、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16、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和周期的经济增长 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