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新加坡民间组织的变迁-治理研究编辑部欢迎您.pdf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新加坡民间组织的变迁-治理研究编辑部欢迎您.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新加坡民间组织的变迁-治理研究编辑部欢迎您

2016年第3期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No.3,2016 总第 169期 JournalofZheJiangPartySchoolofC.P.C GeneralNo.169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 新加坡民间组织的变迁 □ 傅琼花   摘要:新加坡的民间组织经历了从殖民地时期的兴旺和国家独立后的逐渐落败等过程。殖 民地政府鼓励居民自治自助推动了民间组织发展。其创造的有利条件使得民间组织蓬勃兴旺。 这个时候的新加坡,民间的社会组织如慈善机构、宗乡团体、社区团体等已经成熟稳健地发展。 然而,多元主义的社会发展趋势使得二战后的新加坡社会处于分裂和各自为政的状态。新加坡 在 1959年获得自治后,人民行动党领导的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国家认同感,促进社会和 谐,通过成立全国性组织人民协会以收编社会组织,通过法律限制、改造民族帮派的旧社团,打 破“社会割据”。如今,新加坡政府成立的协调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桥梁机构人民协会,已成为国 家与社会合作的新起点,建立了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机制,也在强国家的制度下培育了一个坚韧 和谐的社会,使得强社会变得可能。 关键词:新加坡;国家与社会关系;民间组织;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D73/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16)03-0035-010 自助团体也越发多了起来。在 19世纪,以姓氏成 一、新加坡民间组织的发展与衰退 ① 立的会馆有 14家 。自助组织多由乐善好施的富 新加坡的民间自助组织和自治团体在英国殖 裕同乡捐助成立,从最初的庙宇委员会慢慢形成 民地时期就非常兴盛,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新 同乡会、宗乡团体、商会、行业协会等等。其作用 加坡是一个移民形成的社会,从贫困乡村漂洋过 从最初为刚刚抵达的“新客”提供简单的帮助,逐 海来新加坡讨生活的移民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 渐演变为移民的延伸家庭。在欠缺福利的情况 的殖民地社会,抵达后所遇到的语言不通以及在 下,新加坡的宗乡会馆开始建学校、办医院、开养 生活和生计上面临的种种问题,就迫使他们依靠 老院,逐渐提供诸如集合地点、住宿、找工作、看 地缘和血缘关系建立宗乡团体。第一家宗乡会 病、征婚、照顾病危同乡的“大难馆”(即殡仪馆,是 馆———陶氏会馆,是在 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 许多病入膏肓的穷人“待终”的地方,它不但为垂 那年成立的。随着移民渐渐涌入,新加坡的民间 死者提供了栖身之所,也能妥善安排他们的身后 收稿日期:2016-03-20 作者简介:傅琼花,新加坡籍贯本土华人,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荣誉学士),上海大学在读博士;曾在新加坡外交部任职 12年,先后在新加坡驻厦门和上海总领事馆任职;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特约高级讲师,上海同济大学、浦东干 部学院特约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加坡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廉政建设与社区管理。    Koh,G.,Ooi,G.L.(Eds).State SocietyRelationsinSingapore[M].Singapore: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P.40. ① 35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3期  事)和坟场等全面的中介服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