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2.3《数学归纳法》教案5篇.docVIP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2.3《数学归纳法》教案5篇.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2.3《数学归纳法》教案5篇

归纳推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体会归纳推理这种基本的分析问题法,并把它们用于对问题的发现中去。 (2)明确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并把这些方法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歌德巴赫猜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2)通过师生合作做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3)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养成从小开始认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发现事物之间的质的联系的良好个性品质,善于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与一般形式。 三、教学难点:运用归纳推理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演示,互动实验。 五、教学过程: 情景一:歌德巴赫猜想 问题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个世纪难题,歌德巴赫猜想,简称“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你们知道这个歌德巴赫猜想的具体内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你们想不想知道歌德巴赫是怎样提出这个猜想的? 1742年,歌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 4=2+2, 6=3+3, 8=3+5, 10=3+7=5+5, 12=5+7, 14=3+11=7+7, 16=3+13=5+11, 18=5+13=7+11, 20=3+17=7+13, 22=3+19=5+17=11+11,…… 由此,他猜想: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可是他既证明不了这个猜想,也否定不了这个猜想。于是,歌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欧拉在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能够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一结论十分接近歌德巴赫猜想的解,被国际上称为“陈氏定理”。 情景二: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虽然,歌德巴赫的猜想还不能证明,但他的这种猜想方法在定理发现中很有用。大数学家欧拉,也是通过观察一些简单的多面体,然后发现多面体的欧拉公式的。 下面请同学们数一数下列图中的凸多面体的面数F、顶点数V和棱数E,然后一起把表格填完整。 多面体 面数(F) 顶点数(V) 棱数(E) 三棱锥 四棱锥 三棱柱 五棱锥 立方体 正八面体 五棱柱 截角正方体 尖顶塔 问题4:欧拉从中发现了公式,你们发现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三:生活中的猜想 人们发现,年冬季下了大雪,第二年庄稼就会获得丰收,而没有发现相反情况,于是,作出一个:“瑞雪兆丰年”。,每次下大雨之前,都有蚂蚁搬家的现象,于是,我们就据此作出一个:“凡蚂蚁搬家,天必下雨” 归纳推理的一般模式为: S1具有P, S2具有P, …… Sn具有P(S1,S2,……,Sn是A类事实的对象) 所以,A类事物都具有P。 互动实验: 道具:两袋玻璃棋子(其中一袋都是黑的;一袋中除一个黑的外其余都是白的) 过程:请两个学生上台摸袋中的棋子,一次摸一个,摸了三次后,请他们作出一个归纳推理。 目的:说明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不都是正确的。 问题6:为什么上面的实验可能会得到不正确的结论? 因为没有全部摸出来,只检查了几个,就得出结论了。 像这样只从几个个别事例就推出结论的归纳法称为不完全归纳法; 如果把全部情况都列举出来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