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诗三首》复习课2017.09.28.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三首》复习课2017.09.28.ppt

* 艺术手法小结 1.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于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 2.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3.善于运用比兴手法,映衬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作者档案 作品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 建安风骨 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创作诗歌,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被后人尊为典范。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了一个诗歌高潮。 写作背景 《短歌行》作于曹操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53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赋此《短歌行》。 《短歌行》流露出对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表达出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及求贤若渴的心情。诗歌慷慨悲凉、气韵沉雄,体现了曹操的王者风范和英雄气度。 主旨领悟 用 典 解读:(1)含义: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2)作用: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 本诗运用了很多典故,各有什么用意? 试作分析。 含典故的诗句 用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含典故的诗句 用意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艺术手法总结 1.起兴手法的运用。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等。 3.借代手法。 如用“君”“鹿”“嘉宾”“月”“乌鹊”等指代人才,用“山”“海”“周公”来指代自己。 4.用典。 如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以周公自比,倾诉自己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自己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2.比喻手法。 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这里写求贤不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大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暗喻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地容纳土壤,像海一样不厌其大地容纳众水,表明自己会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田园诗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早死,少年时代生活贫困。青年时代曾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几次出仕,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曾出任镇江参军、彭泽令等职。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公元405年解印归乡。从此他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六十三岁时贫困而死。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作品 《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写作背景 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了。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这年他41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