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淮阴侯列传与汉书韩信传比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記·淮陰侯列傳》與《漢書·韓信傳》比較 ——從字詞、語法方面 06中本1班 施柳懿 0605121118 個人深知在文學造詣上淺薄,在此也是展示下自己的些微見解。我對《史記 淮陰侯列傳》和《漢書 韓信傳》的字詞語句進行了分析比較,由於我分配到的《史記 淮陰侯列傳 》第三部分,其中的最後一段與《漢書 韓信傳》差池較大,所以把它與《蒯通傳》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對比閱讀。 通過比較發現《史記》《漢書》對於韓信的記載內容基本相似,本文不打算討論,而對於其中用字、用詞,用句存在的差異本文將專門分析。或是語句增減,或是名詞運用的不同,或是動詞運用有異(異詞而意義關係密切,即對應詞語爲不同的兩個詞,但理性意義相同或相近。)或是量詞,連詞和介詞等虛詞運用有異,或是語法上運用有異,以下我就從這些方面展開闡述。 兩者增減之異 在《史記 淮陰侯列傳 》中增加的語句: 1鎮趙撫其孤 暴其所長于燕 2乃立張耳為趙王 3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 4歲余乃下趙五十餘城 5信遂追北至城陽,皆虜楚卒。 6漢四年,遂皆降平齊, 7楚人起彭城,轉鬥逐北,至於滎陽,乘利席捲,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間,迫西山, 8而不能進者,三年於此矣。漢王將數十萬之眾 9割大弱強,以立諸侯,諸侯已立,天下服聽而歸德于齊 10龍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 11漢王將數十萬之眾天下。 12迫西山,而不能進者 在《漢書》中增加的語句: 1信曰:“善。敬奉教。” 2寄食於漂母,無資身之策;受辱於跨下,無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3張良、陳平伏後, 4臣得事項王數年,官不過郎中 5伏軾掉三寸舌 【伏軾】亦作“ 伏式 ”。清吳偉業 《行路難》詩之九:“伏軾說人主,談笑稱上客。” 丟掉的意思,其實和“掉”一樣。 名詞運用的不同: 1 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 《史記 淮陰侯列傳》 然後發一乘之使奉咫尺之書 《漢書 韓信傳》 【辯士】能言善辯之士,遊說之士。《管子·禁藏》:“陰內辯士,使圖其計。” 【一乘】1.古時一車四馬謂乘,故凡物之四數皆名一乘。《管子·乘馬》:“一乘者,四馬也。” 2 得黥布,走入成皋,楚又複急圍之 《史記 淮陰侯列傳》 得九江王布,入成皋,楚複急圍之 《漢書 韓信傳》 黥布,姓英,因犯罪被黥,於是人稱為黥布,借指犯人。 秦末他起兵於江湖之間,稱當陽君,初歸項羽,被封為九江王。 3 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 《史記 淮陰侯列傳》 今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 《漢書 韓信傳》 【厚交】至交,深交。 【金石之交】1.比喻堅貞不渝的友情。 宋 句延慶 《錦裏耆舊傳》:“今專馳卿列,備達衷懷,重論金石之交,別蔔塤篪之分。”亦作“ 金石交情 ”、“ 金石至交 ”。亦省作“ 金石交 ”。 個人分析:《史記》不僅是“史家之絕唱”,也是“無韻之《離騷》”,具有高度的文學成就。其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歷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對韓信的人物特徵的準確捕捉和精心選材,使得人物大都有鮮明的特徵,在敍事方面有追求較生動詳細的闡述,適於為平臺百姓接受。而班固的《漢書》在語言上來看多採用古字(如“大”與“太”、“不”與弗”等)古音,未加訓釋,文字艱深難懂,因此讀起來比《史記》少了很多趣味。《史記·淮陰侯列傳》較多用連詞、語氣詞、助詞、副詞,較多使用虛字,人物語氣表現得比較明顯,而《漢書·韓信傳》卻不一,它減省虛字,因此文章有時會給人一種茂密滯塞之感。例如《史記》中比較慣用語氣詞“者”、“也”、“夫”等,另外對連詞“而”、“遂”、“乃”、“故”等的運用也比較靈活,而《漢書》在這一方面似乎不是很注重。另外,從對於表達同一個意思(以上所舉的名詞等),司馬遷和班固所用的不同詞語也可體現出司馬遷多用俗字詞,字平易,班固較喜古詞。不過《漢書·韓信傳》行文簡練整飭,對材料的取捨恰到好處,也充分體現了班固高明的寫史技巧。 字詞運用: 在《史記》《漢書》中存在一個比較顯見的現象。兩者採用不同的字詞而意義關係密切。這一類型所占比重較大,對它們進行比較分析,一方面可以突顯差異,展示兩者的辭彙面貌;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深入揭示它們的語言特色、語言風格,並進一步探究這些特色、風格形成的深層原因。另外,這類對應往往能從某些方面展示詞語發展的軌跡。 1 動詞(從《史記·淮陰侯列傳》與《漢書·韓信傳》中同表同意不同用字的比較,即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等) 1通讀兩者全文發現較明顯的一個現象:在《史記 淮陰侯列傳》中都用“渡”,在《漢書》中都用“度”。分析:

文档评论(0)

大漠天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