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美食 白菜简史 白菜诗歌 白菜保健功效 图
此物曾识有玉磨,畦间总看赛雕琢。
横八竖九七十二,尔仅一棵价几何!
菜农自古好粗腰,足水精粮养碧娇。
玉立婷婷威且壮,便便大腹系丝绦。
--题白菜
是中国北方常见的冬季蔬菜。白菜原产于我国北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叶用蔬菜,通常指大白菜;也包括小白菜以及由甘蓝的栽培变种结球甘蓝,即“圆白菜”或“洋白菜”。引种南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十九世纪传入日本、欧美各国。白菜种类很多,北方的大白菜有山东胶州大白菜、北京青白、天津青麻叶大白菜、东北大矮白菜、山西阳城的大毛边等。
清代的薛宝辰在《素食说略》里写道:“菘,白菜也,是为诸蔬之冠,非一切菜所能比。”菘是白菜的古称,本是最为寻常的菜蔬,之所以得名为“菘”,乃是因为白菜有着“凌冬不凋,四时长有,有松之操”的特点。
《诗经·谷风》里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这里的“葑”指芜菁,又名蔓菁,俗称大头菜,被认为是大白菜的祖先之一。关于大白菜的起源一直都有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大白菜是南方的小白菜和芜菁杂交而成的产物;另一种观点认为南方的小白菜为了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内部叶片逐渐向内抱合,演化而成如今可见的硕大叶球。无论是哪种观点,都认同大白菜最早是产生于中国的,这从大白菜的拉丁名Brassica pekinensis中便可瞧出端倪:Brassica为芸薹属名,来自于甘蓝的原名,pekinensis是北京的意思。而到了英语里,则径称大白菜为Chinese cabbage,以将其与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卷心菜区分开。
在古代,“葑”与“菘”因为形状相似,有时被误认为同一种植物,于是《埤雅》里提到一种区分的方法:梗长叶瘦高者为菘菜,阔厚短者为芜菁。而在明代周祈的《名义考》中,对于十字花科的四种菜蔬菘、芥、芦菔(又称莱菔)和蔓菁的不同之处进行了考辨,并指出“菘谓之白菜者,以白菘得名”。南宋的戴侗在《六书故》里提到“菘,息躬切,冬菜也。其茎叶中白,因谓白菜。”这就是白菜得名的由来。
于是关于白菜的历史,终于可以厘清这样一个脉络:从《诗经》中的葑开始,演化出口感细腻甘甜的菘,菘后来又被称为白菘。最终要到宋代,白菜这个名称才产生。
《野蔬草虫图》传为宋代许迪所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许迪是北宋画僧居宁的学生,为毗陵画派的画师之一,有着“作黄花紫菜,青草红叶,精妙入神”的评价。在这幅宋画上,画者将白菜叶边缘的皱褶和虫蛀的痕迹表现得非常细致入微,而菜叶披离的状貌,正与宋代白菜的形态相合:古代的白菜为散叶白菜,菜叶不能抱球。结球白菜要到清代才出现。
白菜以秋冬栽培为主,在八月初播下种子,待到冬天,白菜帮子里储藏了许多的糖分和水分,所谓“经霜的白菜格外甜”,立冬前后是食用白菜最好的季节。《南齐书》里提到周清心寡欲,终日素食,文惠太子与周论及哪种菜蔬味道最佳,周便回答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应时的菜蔬里带有季节的风味,对于韭芽和白菜不同滋味的体会,只需这八个字,便可看出资深吃货的老到和讲究。是以朱熹的老师、屏山先生刘子便说“周郎爱晚菘,对客素称赏。今晨喜荐新,小嚼冰霜响”,那种将白菜帮细细嚼碎,视作冰霜的雅兴,便是古人苦中作乐的情怀罢。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沈周《辛夷墨菜图》,用水墨的浓淡深浅,渲染出菜叶的形态,并题诗云:“翠玉晓笼,畦间足春雨。咬根莫弃叶,还可作羹煮。”所谓“咬根”,便是指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作之意。沈周另有一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蔬菜图》,虽然一样画的是白菜,而笔意却有些不同,在《蔬菜图》中,白菜的叶脉被勾勒了出来,且用淡墨擦染出土坡,并衬以苔草数点,上有题诗:“南园昨夜雨,肥胜大官羊。党氏销金帐,何曾得一尝。”将白菜比作羊肉,本于苏轼的诗,可我猜想沈周也许并不那么喜爱吃白菜,他笔下的这两幅白菜是抽薹开花的状态,而这时的白菜叶口感已经变老,不堪食用了。在这一点上,极为欣赏白菜的齐白石与沈周互为有趣的映照。
在《苏轼文集》里,有着一道有关白菜的食谱:“子瞻在黄州,好自煮鱼。其法,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盐如常法,以菘菜心之,仍入混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线,乃食之。”橘皮线即橘皮丝,是将新鲜橘子皮去除内层发苦的白膜后细切成丝,也可用陈皮丝,乃是宋人常用的调味品,取其能散发出隐约的清香。在鱼汤里放入白菜心,为的是让菜叶中浸满鱼汤的鲜味。后世著名的开水白菜,在此基础上更为登峰造极,将鸡、火腿、干贝吊出鲜汤来,再去掉汤汁中的浮沫和渣滓,要使得汤汁清亮如开水,然后再将白菜心烫熟,装盘盛出,成为看似普通家常,实则繁复无比的名菜。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提及把白菜割去梗叶,只留菜心在地里,用大缸覆盖住,使得白菜心不见阳光,半个月之后,白菜心长出的新叶皆为嫩黄色,比白菜口感更为脆嫩,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