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推拿知识培训演示稿.ppt
第三章 42.十王(十宣、五脏顶) 部位:十指尖端 操作:掐、针刺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散结 主治:急惊厥、高热不退等一切脏腑热证。使用时不必全用,用其一宣即可。 第三章 43.端正 部位:中指指甲根角处赤白肉际,桡侧为左端正,尺侧为右端正 操作:用拇食指揉掐之 功效:左端正升提,右端正降逆 主治:左端正主治中气下陷所致的脏腑下陷,虚寒性遗尿,脾虚致呕吐;右端正主治胃热呕逆,咳逆,鼻衄等。 第三章 第三节 胸腹部穴位 1.天突、俞府、膻中 部位:天突——胸骨上凹陷中 俞府——锁骨与第一肋间隙之间,前正中线旁开2寸 膻中——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操作:震颤法。食指点天突、拇食二指点两侧俞府,时间3~5分钟,然后用掌根由膻中向下推摩50次 功效:宽胸顺气,降痰定喘 主治:一切呼吸系统疾病,喘、哮、 痰、气管炎等 临床:天突配内关顺揉100次,治疗哮喘 第三章 2.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 部位:彧中——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神藏——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灵墟——第三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神封——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步廊——第五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功效:宽胸顺气、降逆定喘 临床:挑刺俞府至布廊六穴,配火罐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效佳 第三章 3.中脘: 部位: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四寸 操作:揉、推 功效:推法:由喉间推至中脘下——降逆 由中脘推至喉间——催吐 揉法:顺揉中脘——消食导滞 逆揉中脘——健脾和胃 第三章 4.神阙 部位:肚脐正中 操作:按揉 功效:顺揉为泻,逆揉为补 主治:泻法用于便秘、湿热泻痢、食积等 补法用于一切虚寒性泻痢 临床:另外可用于小儿黄疸、小儿脐风 脐风用灸法 黄疸:以荞麦面作饼,上面略凹陷,施艾灸法。 第三章 5.气海 部位: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操作:震颤法,3~5分钟 功效:升阳散寒 主治:痰结及夜间遗尿 第三章 6.关元 部位:脐下3寸 操作:颤法、3~5分钟 功效:培元固本、温肾壮阳 主治:先天不足、善惊易恐、遗尿等 第三章 第四节 腰背部及下肢部穴位 1.肺俞 部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揉、颤 功效:通宣理肺、止咳化痰、顺气定喘 主治:一切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1)外揉为泻、清肺;内揉为补、补肺益气 (2)刺拔罐、治疗肺炎效佳;亦可治疗痰闭所致急惊厥,效佳 第三章 2.命门 部位:2、3腰椎棘突间 操作:搓 功效:温补肾阳、培元固本 主治:先天不足、下寒腹痛、遗尿等 第三章 3.龟尾及七节骨 部位:尾骨尽头至第四腰椎成一直线 操作:推、捏脊 功效:调理胃肠 上推上捏为补,下推下捏为泻 主治:补法用于虚寒泻痢等; 泻法用于便秘、湿热泻痢等 第三章 4.长强 部位:尾骨尽头于肛门之间 操作:揉、颤或点刺 功效:调理胃肠 主治:痔疮、脱肛、久泻(多用) 点刺长强治泄泻效佳,如点刺后仍泄泻,则为生理性泄泻 临床:点刺长强其上下左右,如梅花状,主治癫痫 第三章 5.涌泉 部位:脚底人字形纹缝顶点 左脚:左揉止吐、右揉止泻----男孩 左揉止泻、右揉止吐----女孩 搓法能引热下行 临床:口疮---吴茱萸研末、醋调敷于双脚涌泉穴,效佳. 如吴茱萸加醋敷于男左脚、女右脚治久泻不止效佳. 第四章 穴位的组合及应用 1 滋阴清热 润肠通便 症状:潮热 盗汗 面红目赤 手足心热 四肢温 难寐 便干 咳嗽 溲赤 舌红少苔脉细数 组方:取天河水 补肾阴 分阴 清六腑 揉总筋 逆运内八卦 顺揉内劳宫 运水入土 清大肠 平肝 清肺 清心、清小肠(小便短赤者用) 固膀胱(小便清长者用) 顺揉神阙 下推龟尾、七节骨 支沟 照海 第四章 2、温中散寒 健脾止泻(虚寒泄泻) 症状:小便清长 四肢欠温 腹冷痛喜温喜按 大便溏泻 不思饮食 呕吐 腹胀 面黄少华 唇淡舌淡苔白腻 脉濡弱 组方:补脾 补肾阳 清天河水 分阳合阴阳 关3腑1 顺运内八卦 运水入土 平肝 补大肠 清小肠 一窝风 外劳宫 逆揉神阙 上推龟尾七节骨 上推承山 正捏脊 点颤百会 第四章 3.温化寒痰、宣肺止咳(昼轻夜重、晨起加重) 症状:脾虚加肺寒----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流清涕、+脾虚 理论上应痰易咳,但小儿不会咳痰,故多流清涕以排痰 组方:补脾(断痰源)、补肾阳(助脾阳)、清天河水、关三腑一(温)、分阳、合阴阳(化寒痰)、顺运内八卦(治寒) 离宫顺掐至乾宫(治寒咳)、平肝、清肺、小横纹、顺揉乾宫(治寒)、点颤天突、俞府、膻中、肺俞 第四章 4.清化热痰、肃肺止咳(昼重夜轻) 症状:咳声轻扬,痰粘难咳,鼻流浊黄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马复:新版教材特色与创新 (1).pdf VIP
- IPC-A-610J-中文版 CN-2024 TOC 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pdf VIP
- 新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2025年5月修订).pptx
- 铁塔电池通讯协议.docx VIP
- 高中英语开学第一课 课件(共19张PPT)(内嵌音频+视频).ppt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精品教学课件小学优秀课堂课件.pptx VIP
- 《2025-0126T-FZ 有色间位芳纶短纤维》知识培训.pptx
- T_CSES 22—2021_水环境化学污染物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pdf
- 个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doc VIP
- 第2讲 我爱你中国(第二课时)我自豪 我是中国人(课件)-《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