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一语文阅读素材:扬州抒怀
扬州抒怀
在晚明史上,扬州是一座经过血与火洗礼的英雄城。当弘光小朝廷演出一幕文武大臣纷纷竖起白旗、投降清廷的闹剧时,扬州军民的英勇抗击,就像黑夜中的一支火炬,点燃了江南人民抗清斗争的熊熊烈火。
弘光元年(1645),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史可法孤军坚守扬州城,誓师梅花岭,顽强抗击南下的清兵,最后宁死不屈,为国捐躯。城陷后,扬州人民惨遭大屠杀,数十万军民同时遇难,血染山河。扬州的失守,使清兵迅速渡过长江,直逼南京,弘光朝随之倾覆。
清顺治十年(1653),吴伟业北上仕清,路过扬州,故地重游,不禁触景生情,写下著名的七律《扬州》四首。此时离弘光朝的覆亡已近十年,但亡国之痛依然深藏在心里。作者试图通过这组诗揭示出弘光朝之所以覆亡的种种复杂原因,并引出历史教训,同时对史可法的高风亮节予以肯定,这就是诗的主题所在。
第一首先从眼前的景色写起:“叠鼓鸣笳发棹讴,榜人高唱广陵秋。官河杨柳谁新种,御苑莺花岂旧游?”“广陵秋”为曲名,这里语意双关,因古代诗词中描写秋天景色,多用以抒发悲怆的心情。广陵是扬州的古称,诗中强调的是“谁新种”和“岂旧游”,点明大运河两岸先前种植的杨柳已在战火中被毁,战乱后的御苑显得萧条破败,换言之,映入作者眼帘的扬州的景色已今非昔比,这样从景物替换的描写,引出朝代的更迭,言外之意自明。
在历史上,隋炀帝曾乘龙舟南下扬州,并在这里修筑宫苑,定为行都。有诗为证:“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即扬州)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李商隐《隋宫》)大业十四年(618),隋炀帝在这里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所杀,葬于雷塘(今江苏江都县北)。晚唐诗人罗隐有《炀帝陵》诗:“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讽刺隋炀帝把大好河山只换得一块墓地,已是历史的大罪人。而吴伟业却以更加沉痛的笔触写道:“南朝枉作迎銮镇,难博雷塘土一丘。”悲叹福王朱由崧的下场连隋炀帝都不如,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诗以此作结。给福王朱由崧以辛辣的讽刺,令人回味。
扬州五亭桥
明亡后,马士英与黄得功、刘良佐等发兵送福王至仪真(明代属扬州府),史可法等不得已迎立福王,建立了南明政权,以为恢复中原之计。谁知不到一年,朱由崧就作了清兵的俘虏。梅村在《鹿樵纪闻》中有一段福王被掳时的记载:“福王乘小轿,衣蓝袍,首披包头,油扇障面,百姓夹道唾骂,其有投瓦砾者。”一副狼狈模样。后来他被清廷杀害,可谓咎由自取,并不值得同情。
第二、三首叙述弘光朝军政的腐败,内部的勾心斗角,其中突出描写史可法的坚持抗清。当时南明政权曾在江北设立四镇以防清兵南下,但四镇将领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之辈,各怀鬼胎,互相倾轧,无意抗清,唯有史可法一身正气,上表请求北征,以图收复中原。他上疏恳求弘光帝“念念思祖宗之鸿业,刻刻愤先帝之深仇,振举朝之精神,萃四方之物力”。把中兴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帝身上。这就是“将军甲第橐弓卧,丞相中原拜表行”所蕴含的内容。
史可法抗清之志未酬,最后以身殉国。吴伟业《鹿樵纪闻》中有一段描写:“(扬州)城遂破。可法出遗疏授家丁,又为书上其母,拔刀自刎,未殊。左右负之出小东门,遇北骑,大呼曰:‘史可法在此’。执见豫王。王欲降之,不顺而死。”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在城中修筑史公祠,让后人凭吊。祠中有一副对联写道:“数点梅花亡国泪1,二分明月故臣心。”他的浩然正气和爱国之心数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尽管史可法亲自督师江北,镇守扬州,但难挽危局。一则他的抗清主张得不到朝廷支持,势单力薄,难以有所作为。二则南明政权中掌握军权的将领,不顾大敌当前,只图保全自己,或变节投敌,或相互倾轧。“东来处仲无他志”,“当时只有黄公覆,西上偏随阮步兵”,写的是飞扬拔扈的左良玉,不以大局为重,借清君侧为名,自武昌挥师东下声讨马士英、阮大铖,马、阮则急调驻江北的黄得功部西向阻击。致使清兵乘虚南下,南京失陷。“处仲”用晋王敦(字处仲)发兵借诛刘隗事,这里借指左良玉。“黄公覆”即三国时吴将黄盖、字公覆。这里借指黄得功。又如“江左衣冠先解体,京西豪杰竟投兵”,写清兵南下时,弘光朝文武僚臣无心恋战,纷纷或逃或降,迅速解体。诗人以历史家的眼光,淋漓尽致地剖析南明弘光朝军事上的致命伤,指出弘光王朝的覆没势所必然。
清兵陷落扬州后,残酷屠城,为历史上所罕见,而妇女被掳,尤遭凌辱,景象甚惨。吴伟业《扬州》第四首,以同情的笔触描写屠城后妇女受蹂躏的惨状。“拨尽琵琶马上弦,玉勾斜畔泣婵娟。紫驼人去琼花院,青冢魂归锦缆船”。程穆衡注云:“维扬士女俘掠至惨,故末章独详之。”的确,这些无辜遭受浩劫的粉黛,常常成为梅村歌诗的吟咏对象,可见作者对被压迫、被侮辱妇女命运的同情和关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思想的进步一面。《明季南略》记叙扬州一女子张氏,被豫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11作文修改讲义.doc
- 2013.12凤头猪肚豹尾提纲汇编.doc
- 2013.12文无定法.doc
- 2013冬季语文作文大突破:HeartheWaves.doc
- 2012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上尉的女儿(上)〔俄〕普希金素材.doc
- 2013冬季语文作文大突破:MC小申,背叛过去的自己.doc
- 2013冬季语文作文大突破:TravelNoteinJapan(7月10日—7月17日).doc
- 2013冬季语文作文大突破:“剑”指沧海:寸石不让,寸土必争.doc
- 2013冬季语文作文大突破:“南方之强”厦门大学.doc
- 2013冬季语文作文大突破:《现代汉语词典》能不能收录英文缩略词.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