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6中考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八章 运动和力共33张PPT.ppt

广东省2016中考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八章 运动和力共33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2016中考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八章 运动和力共33张PPT

考点归纳   本考点的常考角度有:   1.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注意点有:   (1)实验中研究的是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木块受到的拉力,只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才等于摩擦力.   (2)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否则就是错误的.   (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就是把实验操作中不同因素和相同因素放在一起展现.   (4)比较实验数据,抓住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就可以得出结论.   (5)控制变量法思想的应用,明确变量和不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2. 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跟物体间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是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是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和使物体脱离接触(例如: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知识网络 重点梳理与归纳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一切物体”说明定律对所有物体都普遍适用. (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原来是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就保持静止状态,原来是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来的,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 物理学中把这种推理方法叫做“理想实验法”.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一切物体包括“固、液、气”状态的物体;任何情况是指无论“是否运动和运动快慢、是否受力和受力大小等”情况. (2)惯性不是力,惯性是性质.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三要素. 而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外界条件无关,惯性只有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不能说“惯性力”“惯性的作用”. (3)惯性反映的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就越不容易改变. (4)物体的惯性大小与运动状态和运动的速度无关. 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不变的惯性,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的状态不变的惯性. 3. 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汽车启动与刹车时人的歪倒现象、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跳远助跑、司机与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等. 4. 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措施:系安全带、不要超载、超速、保持车距等. 考点2 二力平衡 1. 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2. 平衡力: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几个力为平衡力. 3.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或者说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①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②相同点:两个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平衡力的判断:先看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再看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常见的几对平衡力: ①放在水平支持面上的物体:重力与支持力;②用绳子吊着的物体:重力与绳子的拉力;③用手抓着的物体:重力与摩擦力;④压在墙壁上的物体:重力与摩擦力;⑤水平匀速运动的物体:a. 水平方向上拉力与摩擦力;b. 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支持力;⑥竖直匀速下落的物体:重力与阻力. (5)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考点3 运动和力的关系 1. 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既不能保持静止状态也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3.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考点4 摩擦力 1.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 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与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 滑动摩擦力: (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2)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