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课件: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三
答案:林诗:主要用烘托的方法。清浅的泉水烘托梅花疏落有致的身影;朦胧的月色烘托梅花淡雅清幽的香气;用霜禽想落下先偷偷把梅花张望,用粉色的蝴蝶也对梅花痴迷神往,烘托梅花分外美丽。从而表现出梅花淡雅高洁、美艳不俗、只可远观、不可近狎的品格。 高诗:诗歌前两句用“黄云”“千里”、“白日”昏暗、大雁南飞、北风劲吹、大雪纷下的情景,极力渲染送别时天气的恶劣,更能反衬出作者激励友人的一腔豪迈之情。 二、掌握重要表达技巧 (一)虚实结合(相生) 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是指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写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写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虚实结合,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相得益彰,使形象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加。如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前句为实写,后句为虚写,虚实对照,写出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造成的家庭悲剧的深切同情。 辨析“虚实结合”手法,关键在于辨“虚”。一般而言,过去将来,梦境仙境,联想想象均为虚。有时把侧面描写也叫“虚写”。虚写一般有标志词,如“忆”“念”“想”,表假设关系的连词“纵”等。 高考考虚实结合,一般定位于辨识上,如要考简析,一般要求指出何为实、何为虚。 [演练体悟] 1.(2015·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月 圆① [唐]杜 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而这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中有虚。总之,这两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游子之情。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二)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往往与衬托相关,动态与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 以动写静(或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如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与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出”一“送”,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像”,也是一样,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借这形如香炉、经日光照射而云蒸霞蔚、紫烟缭绕的高大山峰,为壮美的瀑布制造阔大而神奇的背景,突出瀑布这一主要景观,瀑布自“前川”奔泻而下,近看自然极有动感,然而诗人却在“遥看”,着一“挂”字,便化动为静了,使得整个瀑流如玉帘垂空,又如白练高悬。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由静转动,极写瀑布悬空飞注、势不可挡的气势。 高考考动静结合,主要在写景方面考查。一般的答题步骤和要点为:先指出何为“动”、何为“静”,再指出动静如何结 合,最后点明动静结合的好处。 答案:一、二两句用“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优美迷人的静态之美。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三)对面落笔(对写法) 对面落笔,又叫“折绕联想”或者“一笔两面”,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构思技巧,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这种技巧常见于表现亲情的作品中,单方面写思乡念亲,只是一层意思。如果转换角度,写出两地的思念,情感的表现将更加细腻动人,耐人寻味。 这种手法最早见于《诗经·东山》中:“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意思是说,我到东山去打仗,好久不归岁月长。今天我从东山回来,细雨蒙蒙倍凄凉。鹳立土堆伸颈叫,妻守空房长叹伤。洒扫房院塞鼠洞,一定盼我早返乡。诗中写一个征夫在回乡的路上,既想着家乡与亲人,又想妻子也一定在想念着自己,洒扫庭院等候着自己的归来。宋代词人柳永在他的《八声甘州》中也运用了这种写法。词的下片写道:“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由于思归心切,联想到自己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盼望自己回家,想象着妻子会常常在妆楼上痴痴地凝望远处的归船,多少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2018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一轮复习(课件) 第3部分 专题14 第1节 Ⅱ.学——诗歌鉴赏的解题方法.ppt
- 2017-2018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一轮复习(课件) 第3部分 专题15 第1节 Ⅱ.学——传统文化经典的解题方法.ppt
- 2017-2018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一轮复习(课件) 第3部分 专题15 第2节 题型1 填空题.ppt
- 2017-2018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一轮复习(课件) 第3部分 专题15 第2节 题型2 简答题.ppt
- 2017-2018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一轮复习(课件) 第3部分 专题16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ppt
- 2017-2018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一轮复习(课件) 第4部分 第1节 作文的审题立意.ppt
- 2017-2018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一轮复习(课件) 第4部分 第5节 作文语言有文采.ppt
- 2017-2018版高考语文(通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6 第2节 考点1 文言断句.ppt
- 2017-2018版高考语文(通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6 第2节 考点2 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ppt
- 2017-2018版高考语文(通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6 第2节 考点3 概括分析.ppt
-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课件: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二.ppt
-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课件: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一.ppt
-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课件: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考点三 .ppt
-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课件: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考点一 .ppt
-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课件: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四.ppt
-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课件: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考点二.ppt
-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课件: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ppt
-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课件: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ppt
-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课件:第二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课件:第六部分 高考作文梯级序列化训练 学案一.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