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练半小时】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复习练模块二 语基+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8练.docVIP

【加练半小时】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复习练模块二 语基+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8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练半小时】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复习练模块二 语基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第8练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日,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上给步履蹒跚的世界经济贸易乃至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开出了一剂“中国药方”。 模块二 语基+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②历史宛如一条长河,无数文明的碎片沉淀其中,研究者将这些碎片打捞起来,衔接、拼读,找寻历史真相,有时也不免枉费心机。 ③在我们还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美帝列强就对我们虎视眈眈,是科学家把两弹一星发射上天,使它们不敢再小视我们。 ④近两年来,城改建设的成本大幅攀升,远远超出了企业的承受底线,因此导致廉租房项目进展如泥牛入海,举步维艰。 ⑤此时舆论界同时被热炒的有两个人,一位是举世瞩目的科学家屠呦呦,一位是纵横娱乐圈高颜值的当红演员黄晓明。 ⑥这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起劲地求全责备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为,只能导致玩火自焚的悲惨结局。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前一阶段部分地区和学校出现的“毒跑道”问题,已专门成立了塑胶跑道综合治理工作组,现已铲除93块,停建2 191块。 B.10月1日至6日,北京新房和二手房网签量分别比9月1日至6日下降73.7%和96.5%,各售楼处的看房人比去年同时期明显减少。 C.张女士在结婚当天发现为她拍摄婚纱照的影楼工作人员未经允许,将她的婚纱照公布在朋友圈中,并配有抨击性语言,要求道歉。 D.因为河南省郑州市桐柏路附近一栋高楼从大楼西北看薄如纸片,和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显得非常另类,被市民称为“纸片楼”。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A.⑤⑥③④①② B.⑤⑥③④②① C.③⑤⑥④①② D.③⑤⑥②①④ 二、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坚持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一诗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对当时之情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三、传记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思想有光,人才有光 谢 湘 2016年1月13日,百岁老人周有光迎来了他111岁的生日。几天之前,媒体在上海和北京以“走向世界,走向文明”主题座谈会的形式提前为周老庆生。语言学家、上海《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发言中表示了遗憾:“语言在周老面前显得匮乏。古人称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现在周先生已经111岁了。可惜我们一时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称呼如此高寿的人。”仿佛是心有灵犀,身在北京的中央党校教授、《学习时报》原总编周为民积极建议,“周老的生命时间已经超过了现有的标准,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新词,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有光’”。 然而,周有光自己根本没有在意年龄、称谓的事儿。在解放军总医院退休医生蒋彦永最新拍摄的视频中,情绪乐观、头脑清楚的周先生乐呵呵地说,“年龄老了,思想不老;年龄越大,思想越新;年龄一年一年大,思想一年一年进步才好!” 人们钦佩周先生,不仅是因为他的生命长度,还在于他的生命质量。 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的周有光,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周有光10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年,成绩优异的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的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解放后,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50岁之前,他是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执教的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从50到85岁,他是优秀的语言文字学家,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85岁至今,他又是出色的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他思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