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历史背景及传统-EDB.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粤剧历史背景及传统-EDB

粵劇初探                                                    戴淑茵博士  (學與教材料供教師參考) 粵劇歷史背景及傳統 據陳守仁的研究,早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粵劇已經漸成雛型,於香港新界元 朗大樹下天后廟有戲曲演出活動(陳守仁,2007),直至 1920 年代末,朱次伯(?-1922) 演出傳統劇目《寶玉哭靈》時,把粵劇粵曲從官話及古腔時期過渡到白話及平腔,粵 劇開始使用廣府話演唱,至 1930 年代,廣州方言(粵語)正式取代官話。 1930 年代,粵劇出現長達九年的「薛馬爭雄」時期,當時薛覺先(1904-1956)建 立「覺先聲劇團」及「覺先聲男女劇團」等,而馬師曾(1900-1964)組織「太平劇團」, 演出多齣粵劇經典劇目,包括《胡不歸》、《嫣然一笑》、《賊王子》和《苦鳳鶯憐》等。 1941 年日軍佔領香港後,粵劇演出未有間斷,不過不及 1930 年代的興盛。第二次 世界大戰結束後,香港粵劇的編劇、音樂及演員人材輩出,為香港粵劇此後的發展奠 定了穩固的基礎。編劇名家包括李少芸(1916-2002)、陳冠卿(1920-2003)、唐滌生 (1917-1959) 及 潘 一 帆 (1922-1985 ) 等 。 音 樂 名 家 如 王 粵 生 (1919-1989)、 朱 毅 剛 (1922-1981)及林兆鎏(1917-1979)等。當時活躍的演員如余麗珍(1923-2004)、新 馬師曾(1916-1997)、陳錦棠(1906-1981)、靚次伯(1905-1992)、黃千歲(?-1993)、 芳艷芬(生於 1929 年)、何非凡(1919-1980)、紅線女(生於 1927 年)、任劍輝(1913-1989)、 白雪仙(生於 1928 年)、吳君麗(生於 1930 年)、麥炳榮(1915-1984)、鳳凰女(1925-1992)、 林家聲(生於 1933 年)和梁醒波(1908- 1981 )等。 這個年代的粵劇劇目很多成為經典,當今仍然經常上演,如《洛神》(1956 年 4 月;芳艷芬、陳錦棠及黃千歲合演)、《牡丹亭驚夢》(1956 年 11 月;任劍輝、白雪仙 合演)、《帝女花》(1957 年 6 月;任劍輝、白雪仙合演)、《紫釵記》(1957 年 8 月;任 劍輝、白雪仙合演)、《雙仙拜月亭》(1958 年 1 月;吳君麗、何非凡合演)、《白兔會》 (1958 年 6 月;吳君麗、何非凡合演)、《西樓錯夢》(1958 年 9 月;任劍輝、白雪仙 合演)及《再世紅梅記》(1959 年;任劍輝、白雪仙合演)等。 1960 至 80 年代,麥炳榮及鳳凰女領導的「大龍鳳劇團」先後開山了《十年一覺 揚州夢》(1960;徐子郎(1936-1965) 及劉月峰( 1919-2003 )合編)和《鳳閣恩仇未 了情》(1962;徐子郎與劉月峰合編)等,林家聲及陳好逑先後開山了《雷鳴金鼓戰笳 1 聲》(1962;徐子郎、劉月峰合編)、《無情寶劍有情天》(1963;徐子郎、劉月峰合編), 又與吳君麗開山《春花笑六郎》(1973;李少芸編)及與李寶瑩開山《笳聲吹斷漢皇情》 (1988;葉紹德編)等劇。 目前香港粵劇演員演出的劇目主要是 1950 年代的作品。當代活躍的粵劇演員有林 錦堂、梅雪詩、蓋鳴暉、吳美英、阮兆輝、南鳳、尹飛燕、龍貫天、新劍郎、李龍、 羅家英及汪明荃等。 粵劇風格特點及審美 王國維將戲曲定義為「以歌舞演故事」,粵劇也具備由演員以唱唸(唱腔及唸白)、 器樂及舞蹈來演出故事,形成一個多媒介的藝術綜合體。其中,「手、眼、身、法、步」、 「唱、做、唸、打」、「聲、色、藝」和露字(不倒字)、露意、倒字、倒意等概念有助 瞭解粵劇的風格特點。 「手、眼、身、法、步」是中國戲曲的五種技法,又稱五法,「手」指手勢,「眼」 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步法,「法」指綜合上述各種的技法。粵劇的「唱、做、 唸、打」是戲曲演員的四種基本條件。「唱」指演員的唱腔,配合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 演唱方式,如平喉、子喉及大喉。「做」指做功,即身段及做手,和配合劇情的演技和 感情表達。「唸」指唸白,以朗誦形式稱為「白」,即說話的部分,戲曲的白與日常的 生活語言不盡相同,有一定的音樂性和節奏性。如口白、口古、詩白及白欖等。「打」 指武打,即配合劇情的武打動作,包括把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