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虚拟参考VR的发展及几种方式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虚拟参考(VR)的发展及几种方式的应用
赵凤
关键词:虚拟参考 参考咨询 网络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Reference (VR) and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everal options of its application ZHAO Fe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Library, Shanghai, 200030
[Abstract] Reference is one of the key services of both academic and public librari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library should take a full advantage of the available chances and possibilities it brought to renovate its service thoughts and methods. The following article briefly presents the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irtual Reference (VR), as well as several options of its application.
[Key words] Virtual Reference (VR), Reference, Network
Virtual Reference, Online Reference, Ask A Librarian, 这些都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信息类词汇。 虚拟参考(Virtual Reference),也称E参考(E-Reference)或是数字参考(Digital Reference),实际上就是指图书馆通过网络向读者提供信息参考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 现在它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业界人士的重视,在国外已成为图书馆的核心服务项目之一。 1999年10月份第一届数字化参考年会---新世纪里的参考服务在哈佛举行,本次会议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国会图书馆及教育部下属的全国教育图书馆等多家单位联合赞助召开。 2000年10月份的第二届盛会展望了虚拟参考服务的作用,并就该项服务的诸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如:虚拟参考的管理,虚拟参考的技术应用,合作事宜(包括信息采集和共享),商业/收费服务及隐私权、版权等法律方面的一系列内容。
ICQ即时信息传送、自动搜索引擎等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令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得到文字、图像、声音等想要的信息,甚至可以实现人机即时对话。所有的这些,都为新形势下图书馆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积极地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资源共享、信息采集,实现服务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还可大大推进图书馆本身适应世界图情业发展,向数字化和虚拟化转型的进程,从而真正实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要求。
1. 参考咨询服2. 务形式的初期发展及Email网上服3. 务模式的特点与推广
INTERNET。 因特网大大改变了人们对参考服务的理解及其存在的形式。 起先,大多数图书馆均在馆内开辟一专门的参考咨询台(RD), 设有专门馆员轮流为上门读者答疑,此称为Walk-in或In-person方式。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电话和传真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节省了双方的时间,但缺点是电话和传真的成本费用往往限制了通话的内容,仅有部分简单的问题可得到即时解决。
而Email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不足,真正成为一种便捷、高效的服务工具。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发送,并且不必知道他的问题提交给了哪一位工作人员,他们只要按照地址发送,咨询馆员接收后予以回答或是转发给相应的学科馆员。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可以以匿名形式操作,从而有利于保护个人的隐私权。
尽管因特网和Email服务大大地便利了参考咨询的开展,仍有一些问题需引起注意。
1) Email服务的不确定性和延时性。也就是说,有时候在读者表达清楚他真正需要的信息前双方间已经发生了多次的Email来往,这往往是需要对某信息点进行确认或是因为理解上存在偏差等原因引起的,而一个来回常常要花上数小时乃至数天的时间。
2) Email式的“静态服务”使馆员无法获知与读者面对面时可捕捉到的“动态提示”,从而可能限制了工作人员的思维空间及服务来源多样化的选择。
3) 就目前来说,国内Email服务的分散性以及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