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救治演示教学稿.ppt

  1.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伤性休克救治演示教学稿.ppt

省卫生应急基础和专业技能培训班 2? 要随时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和黏膜及周围循环灌注情况?   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实施急救处理,有头部外伤者应同时监测瞳孔和意识的改变 3? 尿量的观察?   准确记录每小时的尿量、颜色及比重,尿量是肾脏灌注状况的反应,也是判断休克极为重要的指标。休克患者常规留置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如果患者每小时尿量在30 ml以上说明血容量已基本补充,休克缓解可适当减慢输液速度。pH值在7~8之间,以防止血红蛋白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测量尿比重是为了观察肾功能的变化,正常尿比重为1.003~1.030,若在较长时间内比重偏低则提示肾功能障碍。 4? 关于体温?   低体温是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凝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防治应予以重视,对体温不升者常规复温法多为热水袋加被服保温、低温电热毯复温、空气调温等。 5.全面动态观察?  创伤性休克患者多数伴有复合性损伤,观察病情时不能只顾受伤部位,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动态观察。如患者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应考虑有无内脏器官、血管破裂出血,当患者皮肤黏膜有出血点、瘀斑,静脉穿刺有出血或伤口有异常渗血,提示有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可能,必须高度警惕,做好抢救准备。 6? 消除引起休克的因素 控制出血?   急诊医生应迅速制止外出血,首先迅速控制活动性出血。对于小动脉、静脉出血,可用小血管钳或丝线结扎。如有较大创伤面出血时,可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深部较大动脉、静脉出血可用小血钳夹闭出血点。四肢的血管出血可用止血带暂时止血。并注意准确记录上止血时间,每间隔1 h开放止血带5 min以防肢体坏死。夹闭时间,上肢不得超过1.5 h,下肢不超过2 h,有条件时进行清创术和止血。对于胸腹腔内大出血,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立即进行手术探查止血。 7处理原则?   例如开放性骨折合并伤出血的患肢,处理:原则上应迅速进行伤口清创。骨折部位应妥善固定、制动,若为四肢长管骨干骨折应用夹板固定并制动患肢;若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应给予宽胶布或肋骨带固定胸壁;若为颈椎骨折应用颈托固定制动等。剧烈疼痛可反射性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加重休克,剧烈疼痛时给予适当肌肉注射杜冷丁或曲马多等止痛药 8? 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创伤性休克患者多数伴有骨折、颅脑损伤、腹部脏器破裂及复合性损伤等,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做好各项检查、药物皮试、备皮备血等术前准备。 9 心理护理?  在抗休克的过程中,给患者以心理安慰,解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耐心劝导患者,使其能积极配合抢救。 讨论   休克是导致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主要原因,也是创伤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创伤性休克具有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抢救工作稍有延误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抢救创伤性休克过程中,必须有高度的抢救意识,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病情鉴别观察能力,有丰富的急救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熟记抢救程序、流程,熟悉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深静脉置管的应用,缩短受伤检查时间,积极主动地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五、创伤性休克救治的新概念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外科治疗原则,是一种复杂外科问题应急分期处理的新理念。 DCS的雏形始于19世纪末肝外伤填塞止血,当时有学者对严重创伤大失血患者采用分期手术,与初期完成确定性手术相比较,前者可明显提高生存率。1993年Rotondo正式提出了损伤控制的概念,并逐步建立DCS三阶段救治原则: 初始简化手术、休克复苏和确定性手术。 (一)损伤控制的概念 DCS开始时主要针对危重濒死腹部创伤的救治,近年来已将DCS发展到心胸外科、颅脑外科、血管外科和骨科等,特别是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显著降低了这类患者的病死率。 实行DCS取决于创伤的严重程度(如危及生命的多个系统损伤)和医疗资源/环境(如群体性灾害事故、战场救治等)。因此,预先做出判断,而不是等到伤情恶化到不可收拾时再决定DCS ,这一点非常重要。 DCS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意义 创伤性休克主要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出血控制与液体复苏实质上就是创伤救治的两个重要方面。 DCS重点是简化手术、控制出血。在液体复苏的同时,以最简单、有效、省时的方法紧急手术、控制出血,尽快纠正休克和减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DCS的第一目的。 简化急诊手术极大地减少了“致死三联征 (lethal triad)”的发生。①创伤尤其是严重多发伤并发休克后产生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和机体代谢功能失调,临床呈现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和酸中毒三联征,标志着机体处于生理极限状态,有濒临死亡的危险;②麻醉、手术打击和长时间的低血压、低氧血症也是导致上述三联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