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脑损伤诊治新进展演稿教学讲义.ppt

创伤性脑损伤诊治新进展演稿教学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伤性脑损伤诊治新进展演稿教学讲义.ppt

创伤性脑损伤诊治新进展 控制二次脑损伤——脑损伤救治的关键 概述 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住院率、致死致残率均较高,且隨着社会发展,FBI的发生率逐年增高;重型颅脑伤属神经外科危重急症,尤其造成弥漫性脑损伤时,大多不适合手术治疗,而药物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死亡率高达87.2%。其诊治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能够早期发现继发性脑损害,如脑水肿、颅内出血、缺血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该项科研成果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次脑损伤因素理论是指原发脑损伤后,二次脑损伤因素如血压、体温、颅内压(ICP)、脑血流(CBF)及脑灌注压(CPP)等发生异常改变引起的第二次脑损害,加重原发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害。 创伤性脑损伤(TBI) 第二次脑损害可发生在脑损伤后的各阶段,如伤后即刻、复苏期、外科手术及监护时期。研究表明:二次脑损伤因素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的关键,可明显增加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创伤性脑损伤-控制二次脑损伤 二次损伤因素{颅外部分、颅内部分 二次脑损伤之颅外因素(1) 颅外部分:包括高热、缺氧、低血压等。 1、高热:脑损伤后,高热可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感染等引起。高热增加脑耗氧量,加快能量代谢耗散的速度,促进脑损伤后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摄取,引起第二次脑损害。脑损伤后伴高热的伤员中重残、、呈植物状态或死亡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无发热伤员,恢复良好的比例也更低。针对性处理:亚低温疗法。 二次脑损伤之颅外因素(2) 4、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既可以引起脑细胞膜受损,造成电解质在细胞内外和细胞器内外正常分布失常,又可以损害血脑屏障,使血浆蛋白或电解质逸出血管壁,加重血管源性离水肿和脑细胞内水肿,造成第二次脑损害。现已证实低钠和高钠血症均可加重脑损伤。 5、血糖异常:低血糖可使颅内PH值增加,引起嗜酸性神经元细胞死亡,神经细胞坏死、消失,形成脑组织软化。高血糖可使乳酸生成增多,直接损伤脑组织。 二次脑损伤之颅内因素(1) 二次脑损伤颅内因素包括颅内压、脑血流量、脑灌注压、脑出血、水肿、颅内感染等。 重型颅脑伤后,颅内压持续增高不仅可引起脑疝,还可使脑灌注压不断降低,导致脑循环停止,使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病理改变。目前,颅内压增高者预后较差的结论已得到循证医学证实。 二次脑损伤颅内因素(2) 一般认为:重型颅脑伤者颅内压在成人应维持在20-25mmHg,儿童应在20mmHg。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是重型颅脑伤救治的重要手段,因此,颅脑损伤后,颅内压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