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穿刺术与其临床应用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静脉穿刺术与其临床应用讲解.ppt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及其临床应用 ;概述;(一)适应症;(二)禁忌症 ;(三)常用穿刺置管途径;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锁骨下静脉解剖示意图一;锁骨下静脉解剖示意图二;○穿刺进路;▲锁骨下路 缺点: △误伤锁骨下动脉:穿刺过深时,且误伤后不易 压迫止血,容易形成皮下组织内血肿,甚至假 性动脉瘤。 △穿破胸膜和肺组织:如果针干与胸壁皮肤角度 过大有可能。 ;▲锁骨下路 体位 △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15~25度 (Trendelenburg’s position),以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同时保证静脉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避免发生空气栓塞,但对重症患者不宜勉强。 △两肩胛骨之间垫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段抬高,借此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 △面部转向穿刺对侧;锁骨下路 体位(一);锁骨下路 体位(二);▲锁骨下路 穿刺点选择 △锁骨中内1/3交界处, 锁骨下缘1~2cm。 也可由锁骨中点附近 进行穿刺。 ;锁骨下路 穿刺点选择;▲锁骨下路 操作步骤要点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针与皮肤呈30°~45°角向内向上穿刺,朝向胸 骨上窝。 △边进针边抽吸使管内形成负压,一般进针4cm可 抽到回血。 △保持斜面向下,以利导丝或导管推进入上腔静脉。 △插管深度: 12cm ~15cm △妥善固定导管,敷贴覆盖穿刺部位。 ;30°~45°角,向内向上向胸骨上窝;边进针边抽吸,负压,进针4cm左右;针斜面向下,置入导丝; 皮肤皮下扩张器扩张;置入导管;妥善固定;妥善固定,敷贴覆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颈内静脉解剖示意图一;颈内静脉解剖示意图二;○穿刺进路;▲前路:不易气胸,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中路: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所 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位于此三角形 的中心位置,距锁骨上缘约3~5cm。 一般选用中路穿刺。因为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 动脉,可以避开颈总动脉,误伤动脉的机会较 少。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率高。 ▲后路:胸锁乳突肌的后外缘中,下1/3交界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 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外侧。指向锁骨上窝方向。;▲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路);△颈部皮肤消毒, 铺无菌单。 ;△确定穿刺点:胸锁乳 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及 锁骨形成的三角顶点, 环状软骨水平,距锁骨 上3~4横指以上。 左手触及颈动脉, 在其外侧。;△穿刺针进入皮肤后 保持负压, 直至抽出静脉血。;△插入引导丝 (如用普通注射器则撤 去注射器,从针头处插 入引导丝);△导丝进入15cm左右 退出穿刺针。;△插入扩张管: 绷紧皮肤,沿导丝插入 扩张管, 旋转扩张管扩张皮肤 。;△沿引导丝插入导管 (成人13~15cm为宜) ;△退出导丝;△固定,覆盖 ;●股静脉穿刺置管;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及其临床应用 ;(一)适应症;(二)禁忌证 ;A11en试验;侧枝循环;操作步骤示意一;操作步骤示意二;操作步骤实战图;○消毒、局麻;○穿刺:;○穿刺、置管: 慢慢进针,穿到血后, 尽量放平 再向前推进1mm左右 置入导管;○退出针心, 连接管道: ;注意事项: ○穿刺点应选择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肝素液持续冲洗留置导管:(速度为3ml/h, 肝素浓度为2u/ml),以保证管道通畅,避 免局部血栓形成和远端栓塞。 ○置管时间不宜超过4d,以防发生导管源性感染。 ○拔针后局部用纱布或棉球压迫止血,以防形成 血肿。 ;电除颤 ;●分类:根据除颤仪电脉冲的释放是否与患者心电R波同步,电除颤可以分为同步电除颤与非同步电除颤。 ○同步电除颤:除颤仪电脉冲释放由患者心电R波控制,电脉冲恰好落在R波降支上,从而避开心肌的易损期。同步电除颤不能用于室颤。 ;○非同步电除颤:也叫异步电除颤,其电脉冲的 释放不受R波控制,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造成 的室颤。 ○电极板放置:两块电极板通常分别放置于左侧 乳头外侧与右侧锁骨下方,即“双前位”。 “APEX”(心尖)电极板,放置于左侧乳头外侧,“STERNUM”(胸骨)放置于右侧锁骨下方 。 现在的除颤仪大多使用直流电除颤。 ;○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方法! 愈早实施成功率愈高,早期电除颤! ○室颤是非同步电除颤的绝对和紧急适应证! ○心肺复苏与非同步电除颤的关系: 《2005 AHA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提倡心肺复苏(CPR)与电除颤联合使用,称之 为“关键性联合” ○《指南》推荐采用“1次放电+5组CPR”方案 ;○一组CPR包括30次胸外心脏按压和2次人工呼 吸,胸外按压的频率为100次/min,故5组CPR大 约需要2min的时间。 ○实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