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各市综合经济实力比较.doc
安徽省各市综合经济实力比较
【摘 要】十一五期间安徽省经济发展喜人却不平衡,南北部和中部的发展不能同步,经济基础的不同也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安徽省所有市的数据,得出各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排名,为以后的平衡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综合经济实力
安徽省在大力加快经济发展,但省内地区间在地理位置、人口资源及历史、技术、初始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省政府对各地区的经济政策也有所相同,导致地区经济差异,南北部和中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本文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7个变量,采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即在保留原有变量尽可能多信息的前提下达到降维的目的,从而简化问题的复杂性并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1],得出省内所有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得分和各主成分得分,从而分析问题并提出一点建议。变量的选取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2]。采用软件spss13.0,数据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11。
表格1 解释总方差表
成分 初始特征值
total % of variance 累积 %
1 8.957 52.689 52.689
2 4.408 25.930 78.619
3 1.647 9.686 88.305
4 .922 5.425 93.731
5 .412 2.426 96.156
6 .319 1.875 98.031
7 .130 .764 98.795
8 .110 .646 99.441
9 .040 .236 99.677
10 .024 .143 99.820
11 .017 .097 99.917
12 .009 .053 99.969
13 .003 .018 99.988
14 .002 .009 99.997
15 .001 .003 100
16 .000 .000 100
17 .000 .000 100
选取的经济指标有:各市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值、年底总人口、房地产开发建设本年度完成投资额、地方财政收入、支出、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消费性支出、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公路客运量、公路货运量、商品进出口总额、旅游总收入。
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列出了所有主成分,第一二三四主成分特征根分别为8.957、4.408、1.647、0.922,解释总变异的52.689%、25.930%、9.686%、5.425%,第五主成分虽然解释总变异的2.426%,但其特征根只有0.412,远小于1,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原始变量。又因前四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高达93.731%,根据主成分确定原则,可以确定需要提取4个主成分。
表格2 因子载荷矩阵
成分
1 2 3 4 。。。
x1 .97 -.23 .02 -.01 。。。
x2 .03 -.97 -.10 .21
x3 .98 -.02 -.05 -.04
x4 .95 -.26 .14 -.01
x6 .96 -.06 .20 -.10
x7 .97 -.01 .17 -.06
x8 .98 .01 .10 -.09
x9 .53 .70 -.24 .35
x10 .73 .46 -.33 .26
x11 .35 .32 -.80 -.12
x12 .02 -.96 -.11 .21
x13 .95 .01 -.06 -.21
x16 .97 .13 -.02 .01
x17 .62 .06 .61 .14
zx5 -.05 .89 -.15 .01
zx14 -.12 .63 .42 .574
zx15 -.36 .65 .39 -.47
下面找出并确认这四个主成分分别由哪些经济变量构成。首先根据因子载荷矩阵求出主成分的线性表达式,方法是用表格2中的第i列向量除以第i个特征根的算术平方根后,得出第i个主成分的变量系数向量。经计算得出第一主成分由x1、x3、x4、x6、x7、x8、x13、x16组成,代表各市经济水平;第二主成分由x2、zx5、x12组成,代表各市农业水平;第三主成分由x11、x17组成,表示环保旅游业水平;第四主成分由x9、x10、zx14、zx15组成,表示居民生活及运输水平。虽然找出了主成分,但并不知道城市间的差别到底是多大,所以需要进行综合分析,算出第一至第四主成分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得分,计算结果见表格3,z1-z4分别代表第一至第四主成分得分,z表示综合经济实力得分。
表格3 综合分析结果
城市 z1 排名 z2 排名 z3 排名 z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