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课程史研究对于课程研究我们可以用一个井字来表示井字的两
中国课程史研究
对于课程研究我们可以用一个井字来表示:“井”字的两条横线上半部分理解为古代课程,中间那部分理解为近代课程,下面那部分理解为现代课程;竖线的左半部分看作中国,右半部分看作西方。中国的古代课程、近代课程、现代课程,西方的古代课程、近代课程、近代课程,只要把这六部分搞清楚,整个课程的发展史就一目了然了。
中国古代课程(鸦片战争以前)我们无从考究,但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课程设置上没有专门的分科;2、课程内容多为伦理道德教育;3、“劳心”和“劳力”相分离,课程内容脱离生产劳动;4、课程安排上是单科独进,即学完这门课再学另一门课,不是现在的齐头并进;5、对学生的学龄、学业、年限没有明确的规定。
中国近代课程以第一个正规学制为临界点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解:
一、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3年《癸卯学制》的颁布
这段时期的课程发展我们可以从1、早期传教士创立的教会学校;2、清政府创办的洋务学堂;3、维新变法时期改革的书院和兴起的学校窥见一斑。
(一)早期教会学校的课程
如果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西方世界的了解是井底观天,那末,早期教会学校(及其教会文化机构)可以说就是那个井口。
早期教会学校可以分为两个时期:鸦片战争前和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前的教会学校多在沿海地区,数量较少,规模也较小,一般是十几个学生或几十个学生,多为小学程度,有的附设于教堂之内,招收对象是穷苦子弟,免收学费,甚至以提供食宿来吸引学生,对我国的影响还不大。鸦片战争后教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外国传教士借助列强的不平等条约纷纷在我国办起了教会学校。其中以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Mateer)1864年创办的山东登州文会馆和美国监理公会林乐知1881年在上海创办的中西书院最具代表性。这个时期的教会学校课程设置主要有:1、宗教课程。如天道溯源、天路历程、救市之妙等;2、儒家课程。如诗经、礼记、易经等。3、西方的自然科学课程。如化学、动植物学、格物:声化电地石学等。
1、早期教会学校课程的特点
(1)从“斥儒”到“融儒”
传教士在华创办的教会学校在中国各地遭到各阶层的反对,“教案”此起彼伏,不断发生。孔子的势力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因为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特别是它的“入世”的观念,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在中国,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尽管鬼神观念和崇拜习俗相当普遍,然而民间信仰正统宗教的只占少数。儒学尚且没有在中国形成“国教”,更何况西方的基督教呢?封建统治者需要儒学来维系自己的统治;被统治者则长期受到儒学的约束,他们都不可能脱离儒教加入耶教。于是外国传教士懂得,要想在中国立足,就不能不“入乡随俗”,他们对儒家思想作了一些妥协,其表现有三:一是用儒家经典来为基督教教义作论据;二是篡改儒学,来附会基督教义;三是按照封建士大夫的心理要求来阐述基督教义,以减弱士大夫对异教的反感。总之,是从“耶稣或孔子”变为“耶稣加孔子”;从二者的对立变为二者的糅合;从“斥儒”到“融儒”。
(2)对外国语课程的分歧
早期传教士对教会学校是否设置外国语课程产生了分歧,在通商口岸的教会学校进行外语教学并没有大的分歧,但在全国范围的教诲学校设置外语课程大家产生了不同意见。山东登州文会馆的狄考文反对意见最为强烈,他认为:掌握了英语的学生可以在社会上找到待遇优厚的工作,容易脱离教会的控制。学习英语还会分散学生的精力,使学生失去“宗教特点”。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英语教学在教会学校里越来越普遍了(大学里尤其如此),基本上成为教师讲课通用的语言。传教士虽然在英语课程设置上存在分歧,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英语学习乃是作为吸引中国学生的香饵。如果学生到我们学校念英文,他们也不得不念其他科目,这些科目在不知不觉中比英语科目更为重要。教给学生宗教的知识是我们学习最终的目的。英语不过是宗教药丸的糖衣而已。”由此可见,教不教授英语其最终目的都是用宗教知识来麻痹学生。
(3)教会学校的西学课程
传教士在教会学校设置西方的科学课程并非出于自觉自愿,其原因有二,为了引诱一批中国士大夫,利用西方科学的威力来支持并抬高西方宗教地位;另一方面,随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逐渐增多的资本输出,越来越需要一批懂得科学技术和工商知识的人才,西学课程就这样应运而生。教会学习开设西学课程并不是为中国培养人才,二是为了维系其统治地位,具体有:1、企图说明科学是源于基督教,中国要富强就必须皈依基督教;2、企图通过传授科学知识,来培养他们的知识干部,来取代旧式士大夫在中国的统治地位;3、企图通过传播西学,来控制西学、垄断西学,以防止其它力量利用科学的力量来反对基督教。
2、早期教会学校课程的评价
早期教会学校设置的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