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中王门季本思想旧说厘正-东海大学机构典藏系统
《東海中文學報》
第22 期 頁 195-214
東海大學中文系 2010 年 7 月
浙中王門季本思想舊說釐正**
朱湘鈺*
【提要】
陽明後學此研究領域,在現今後出轉多的文獻、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與
頻繁地學術交流等因素下,儼然有脫離陽明,卓然獨立為一研究區塊之勢態。
本文即是在此前提下,擬揭示向來僅以「龍惕說」為人所知的季本思想,透
過董理季本曾散佚的文獻與經注,針對日前相關研究成果尚有爭議,或有待
商榷者:「龍惕說」所批判的對象、彭山心性論的發展,以及雙江、彭山相
近處等三個議題,進一步地釐清與探究,並藉此闡述季本思想的內涵,期能
補述日前相關研究之不足。
關鍵詞:季本 戒懼 浙中王門 龍惕說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 本文為作者國科會「王門後與『經典』研究(NSC98-2410-H-003-138-MY2 )」的部分研究成果。本文初稿曾以
〈有關牟先生陽明後學之補述——以季本思想為例〉為題,發表於「《心體與性體》出版四十週年紀念」國際研
討會(2009.12.25 ),經大幅度修訂成本文內容,特此說明。此外,感謝審查委員詳細的評論與建議,筆者獲益
良多,於此謹申謝忱。
.東海中文學報.
一、前言
季彭山(本,字明德,1485-1563),浙江會稽人,正德十二年進士,授
建寧府推官。宸濠反,自請往守。後召拜監察御史,以論禮補外。歷位揭陽、
弋陽、蘇州、吉安,最後以長沙知府罷致。載書攜諸子就居禪寺誦讀,並著經
解十數種,卷百二十卷,累數百萬言。嘉靖四十二年卒,年七十九 。
相較於王龍溪(1498-1573)、聶雙江(1487-1563)、王心齋(1483-1540)
等人的研究成果,彭山所受到的關注,顯然微不足道,這與早期的研究方法、
文獻之不足等主客觀因素不無關係。以研究方法而言,八○年代前,學者多以
陽明為主軸,即使有門人,乃至後學之專論,亦是以陽明為參照係數對比之,
透過此對照以突顯諸子思想之特色,這便造成眾多弟子中,只有光華奪目者方
受到青睞 ;就文獻而言,曾經一度散佚的《龍惕書》 、《四書私存》等
攸關彭山思想之重要著作 ,則導致研究者陷入「巧婦難為」的窘境 。筆
者透過國科會資助,得至對岸謄錄《龍惕書》、《四書私存》等臺灣未有館藏
之文獻,藉此閱讀、整理彭山之相關著作,略有所得,今不揣淺陋,針對日前
相關研究成果中尚待商榷,與未論及者探究之,並藉此闡述彭山思想,以就教
有關彭山的生平資料,可參:黃宗羲,〈浙中王門學案三〉,《明儒學案》(臺北:河洛出版社,1974 年),
卷十三,頁 19-20 ;張元忭,〈季彭山先生傳〉,《不二齋文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年),
卷五,頁 22a-27a ;蕭良幹、張元忭等撰,〈人物志 理學〉,《紹興府志》(臺南:莊嚴文化,1996 年),卷
四十二,頁 10 下。
有關早期陽明學的研究方法,相關論文,請參:林月惠,〈緒論〉,《良知學的轉折》(臺北:臺灣大學出版
中心,2005 年),頁 1-23 ;另關於唐、牟二人對陽明後學的研究方法,可參考:林月惠,〈唐君毅、牟宗三
的陽明後學研究〉一文,發表於:「第八屆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百年儒學與當代東亞思潮」,臺北,
臺灣師範大學,2009.10.27 。
季本,《龍惕書》(北京:北京圖書館縮微製品第 18019 號,明萬曆三十一年劉毅刻本)。
季本,《四書私存》(北京:北京圖書館縮微製品第 12761 號,得自林氏樸學齋藏本)。
由於《龍惕書》一度被認為失傳,故研究者若觸及「龍惕說」內涵時,僅能藉助彭山與諸子往來論辯的書信內
容,勉強地拼湊出其內容。即使善於翻查資料者,也僅能參考收錄在《季彭山先生文集》中〈贈都閫楊君擢清
浪參將序 月山〉一文,本文除了內容有涉及龍惕說部分主張以外,且由於楊月山(生卒年不詳)即是彭山撰
龍惕說首度貽書以贈者,獨具意義。請參:季本,〈贈都閫楊君擢清浪參將序 月山〉,《季彭山先生文集》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年),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集部.明別集類》第 106 冊,卷一,
頁849b-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PPT
- 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国际研讨会PROGRAMANDABSTRACT.PDF
- 村落建筑篇村落结构村落景观与环境丁村坐落在汾.DOC
-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人口与经济.PDF
- 中国课程史研究对于课程研究我们可以用一个井字来表示井字的两.DOC
- 条款及细则-OntheRoadExperiences.PDF
- 村民自治与公共品供给的权利义务均衡机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PDF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Modharcom.DOC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年报告摘要.PDF
- 杭州默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伙伴行为准则目的及适用范围遵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