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金版新学案》高考总复习(大纲版)生物(课件):选修 5-3.ppt
□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用大肠杆菌生产干扰素时,应及时添加核酸等生长因子( ) 2.发酵液pH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 3.(2009·四川理综,2,C)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 ) 4.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可以选择单一纯种微生物( ) 5.必须严格地检测并控制,使整个发酵过程的温度和pH等保持恒定不变( ) 提示: 1.× 2.× 3.√ 4.√ 5.× 一、发酵工程的概念及实例 1.概念: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 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2.实例:谷氨酸发酵 (1)常用菌种:谷氨酸棒状杆菌、 等,其代物类型是 。 二、发酵工程的内容 1.菌种的选育:获得优良菌种的方法有诱变育种、 和 。 2.培养基的配制 3.灭菌 (1)灭菌对象: 。 (2)污染杂菌的危害:产量下降,甚至得不到产品。 4.扩大培养:使菌种增殖到 。 5.接种 6.发酵过程:是发酵的中心阶段。 (1)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的 、产物浓度等。 (2)及时添加必要的培养基组分,以满足菌种的营养需要。 (3)严格控制温度、 、 、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7.分离提纯 (1)菌体本身:采用 、 等方法。 (2)代谢产物:采用 、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 1.生产谷氨酸的发酵过程中,溶解氧不足时产物是乳酸或琥珀酸;pH下降时会生成乙酰谷氨酸胺。 2.消毒是杀死致病微生物;灭菌是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考题呈现] (2009·全国卷Ⅰ)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酵时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自主解答] __C__ [解题思路] 通过发酵工程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谷氨酸棒状杆菌为好氧型细菌,所以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A选项正确;其培养基通常用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制而成的液体天然培养基,B选项正确;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有助于延长稳定期,可提高谷氨酸的产量,D选项正确;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生产上的要求,C选项错误。 [深化认识] 1.菌种选育常用方法的比较 2.流程 [思维拓展] (1) 灭菌 ①对象:杀灭所有微生物的菌体、芽孢、孢子。 ②设备:培养基和发酵装置都要灭菌,通入的空气、加入培养基的所有物质也要灭菌。 ③方法:高温蒸汽、火焰灼烧、酒精灭菌等。 ④原因:防止杂菌与发酵菌种形成竞争关系,影响发酵产品。 (2)单细胞蛋白 单细胞蛋白指菌体本身,而非某种蛋白质。用做饲料或食品添加剂。 [梦想考场] 1.(2011·新洲模拟)下列有关发酵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都能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 B.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C.发酵罐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 D.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来的 答案: B [考题呈现] (2011·兰州一中期中)有一种能生产食品香料的细菌,其生长速率、代谢产物的产量与培养液中的温度、pH、溶氧量等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在发酵罐中生产该食品香料时,应控制的培养条件是( ) A.通入无菌空气并快速搅拌 B.将温度始终控制在30 ℃ C.加缓冲液,控制pH始终在4.3 D.发酵罐严格密封 [自主解答] __D__ [解题思路] 有较多的细菌才能产生更多的代谢产物,故开始时要选择生长速率较高的条件:选择温度约30 ℃,pH约5.5,无氧的条件;后期生产该食品香料时应考虑代谢产物的产量,故后来应选择温度约37 ℃,pH约4.3,无氧的条件。所以共同的都是发酵罐严格密封。 [深化认识] 1.温度影响 (1)酶活性 (2)生物合成的途径,如金色链霉菌在30 ℃以下时,合成金霉素能力 强,在35 ℃以上时,则只合成四环素。 2.pH的影响 (1)酶活性 (2)细胞膜的带电荷状况→膜的通透性→营养物质吸收与代谢产物分泌。 (3)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分解。 (4)产物的生成,如pH呈酸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绩效标准实施指南1[突破高绩效管理].ppt
- CTC Facul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n (FPDP)CTC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FPDP).ppt
- 2012届高考英语新课标人教版第一轮必修1基础知识梳理复习Unit 3 Travel journal.ppt
- 物联网技术与标准—北京理工大学智能信息网络实验室曹....ppt
- 公关策划【企业营销策划经典】.ppt
- 201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
- 2012届高考复习政治课件 必修4第3单元第8课第1课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ppt
- 人力资源必修-【课件】平衡计分卡-AMT.ppt
- 【物流精选】Chap9 物流管理.ppt
- 卓越打造高绩效管理培训.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