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联想、类比与重组能力的培养整理.ppt

考前联想、类比与重组能力的培养整理.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前联想、类比与重组能力的培养整理

* 考前联想、类比与重组能力的培养   涟钢中学物理组   李 帅 又到了高考复习的关键阶段.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以及总复习训练,我们不仅积累了许多知识信息,攻克了大量的知识堡垒,也形成了许多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但在临近高考的这段时间中,由于知识的“量”的挤压,综合程度的提高,加之时间上的紧迫感、情绪上焦虑和心理困扰等诸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往往会出现“越学越糊涂”,“扯不清、理还乱”的现象,有一种渐入“学习低谷”之感.因此,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尽快地走出“低谷”现象,是现阶段学习中的主要任务. 无论从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征还是从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策略方面看,形成一条明晰的思维主线,通过联想、类比和进行知识重组的方式,是顺利提取知识、合理运用知识的有效途径. 一、巧用类比,化解求解问题的难点 在理解和记忆有关知识时,往往会发生“卡壳”现象,如果一味地强求结论,有时会越想越不通,从而造成很大的思想包袱,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这时,及时诱导转换思维角度,给生疏的知识拢个熟悉的“朋友”,把生疏的知识与熟悉的东西进行类比,则往往可以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例1 关于机械波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机械波是纵波,也可能是横波,电磁波一定是横波 B.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 D.当机械波或电磁波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都变小 分析:机械波与电磁波这个问题,许多学生就是纠缠不清.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用类比的方法抓住波的共性,把握好波的个性.机械波和电磁波都是波,因而就体现出波具有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等共性的一面,同时,由于这两种波产生的机理不同,也存在着不同的个性: ①机械波的波速只跟介质有关,而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波速则不仅跟介质有关,还跟它自身的频率有关,因为同一种介质对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折射率不同.②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因此电磁波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③电磁波是横波,而机械波则既有横波也有纵波. 同时还要记清楚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形:机械波从空气传向水中时其波速反而是增加的.这跟我们头脑中原本拥有的固有的观念是有差异的.经过如此类比,当然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的选项是D. 当发现知识对象的表述较为复杂或者不容易理解时,你就要在自己的大脑中搜寻,看看是否有相同或相近的表述,或者看看是否有相同的过程,如果找到了相同的表述和过程,就意味着给新知识对象找到了可以类比依托的“熟点”,就成功地实现了记忆中难点的转化. 例2 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的某位置,a粒子具有E0的动能即可逃离此电场的束缚.那么,要使质子从该位置逃离此电场的束缚,需要的动能至少为 ( ) A.4E。 B.2Eo C.0.5E0 D.0.25Eo 分析: 由于该题的叙述中,模仿了“光电效应现象”中的语气,使一些学生如坠雾里,不知所措.其实,仔细进行类比即可发现:无论是a粒子还是质子,它在逃逸中需要从外界获取的动能都是用来克服电场力做功,而a粒子和质子从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的相同两点中运动时,电势差是相同的.这样一类比,很容易选出答案为C. 用类比法解决问题时必须寻找类比点,在寻找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自动地进入一系列分析理解的过程,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机械记忆转变成了理解记忆,把死记硬背转变成了有趣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学习就不再枯燥,记忆也就充满了快乐. 二、合理联想,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 许多学生抱怨昨天记住了的东西今天就丢到了脑后,复习时没有问题,考试时却又想不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重要的就是在记忆时,忽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造成知识提取困难.要想使知识存贮得进,提取得出,就要在记忆的时候为知识找到附着物.亦即,把记忆的目标对象穿套在自己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系统中.另外,对于需要记忆的东西,先不要急于死记硬背,可以先查查它的“身世”,看看它的来龙去脉,看看它的组合成分,然后,找到某种规律性的联系,再通过联系把记忆对象推导出来.这样,记忆在大脑中完成了联系推导的过程,这犹如把记忆对象穿套在知识系统里,回忆时也就不容易遗忘. 例3 如图所示,将甲、乙、丙球(都可视为质点)分别从A、B、C三点由静止同时释放,最后都到达竖直面内圆弧的最低点D,其中甲球从圆心A出发做自由落体运动,乙球沿弦轨道从一端B到达另一端D,丙球沿圆弧轨道从C点(且C点靠近D点)运动到D点.如果忽略一切摩擦阻力,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甲球最先到达D点,乙球最后到达D点 B.甲球最先到达D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