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营上镇大坪煤矿一号井系统标准规范化创评总结.docVIP

富源县营上镇大坪煤矿一号井系统标准规范化创评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富源县营上镇大坪煤矿一号井系统标准规范化创评总结

富源县营上镇大坪煤矿一号井系统标准化 创 评 总 结 富源县营上镇大坪煤矿 2013年12月10日 富源县营上镇大坪煤矿一号井系统标准化创评总结 我矿2013年总体工作思路及工作要求安排,结合我矿实际,为认真落实我矿系统标准化建设及先进采煤工艺的推广和使用,切实抓好矿井系统规范化建设“一井一策”“一面一策”方案编制工作,为此,我矿认真组织实施。 矿井基本情况 1、大坪煤矿一号井属富源县营上镇大坪村委会所辖,私营企业,企业法人、矿长耿光旭,矿井“六证”齐全合法有效(见六证统计表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斜井开拓,矿井支护方式主要为砌碹巷道和矿工钢支护,壁式采煤,工作面支护为单体液压支柱,皮带运输,高瓦斯矿井,有管理人员及各种特种作业人员52人,(其中:各类副矿长6人,各类技术人5人,各类特种作业人员50人:安全员8人,瓦检员16人,机电员6人,其他20人),(见各类副矿长统计表2),在册职工200人。煤矿至今从未有过存包、转包和联营等。 2、大坪煤矿一号井位于富源县城东南147°方向,平距约23km处。地理坐标:东经104°22′05″-104°22′55″;北纬25°29′52″-25°30′25″。行政区划隶属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管辖。所采区域属大坪矿区。 二、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1、矿区地处滇东高原山区,属构造剥蚀、侵(溶)蚀中低山地貌。总体地形为东高西低,核实区位于次级构造平关—大坪向斜南西翼。 矿区位处高原山区地表分水岭斜坡地带,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山沟多为季节性水流,大坪小河距南部边界约500m,河床面标高1650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大坪小河自东向西注入块择河,流量6.48~534.81L/s,降水时流量猛增,具暴涨暴跌的山区河流特点,为南盘江一级支流,属珠江水系。 2、本区为高原性山地季风气候,具冬春干旱多风,干冷同期,夏秋雨量集中,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年最高气温34.9℃,最低气温-8℃,平均 13.5℃;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5月至10月为雨季,日最大降水量87.5mm,年降水量847.3~1555.0mm,多年平均降水量1078.5mm,降雨多集中在7月,其间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0%以上;年蒸发量2312.1mm,日最大蒸发量16.5mm;年霜冻期18~42天。 3、矿区断裂构造较发育,有由北西向张、压扭性和近南北向张扭性两组断裂。前者是矿区主要断层,延伸长,规模较大。钻孔资料显示,区内断层导水性以及富水性强弱与断层的性质、规模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断层两盘的岩性。发育于粗碎屑岩及脆性岩层中的断层其导水性和富水性较强,而粉砂泥岩层中的导水性和富水性较弱。煤系地层以细碎屑砂泥岩为主,岩石较软弱,断层破碎带挤压紧密,深部多充填胶结,其含导水性均较差,地表附近泉点出露少,流量小。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4、大坪煤矿一号井为斜井开拓,采用走向壁式采煤法,手工落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机械抽出式排水。目前矿井雨季最大涌水量为42.30m3/h,平均涌水量为15.68m3/h;旱季最大涌水量为18.63m3/h,平均为5.54m3/h。从生产矿井调查可以看出,煤系地层中的细砂岩是主要的含水层,多发现有渗、滴水现象,其富水性随埋深增加而变弱,符合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5、矿井充水来源 (1)、由于采煤巷道系统均分布在宣威组(P2x)弱裂隙含水层中,故煤系地层中的地下水可直接进入矿坑,为矿井直接充水来源。 (2)、煤系上覆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弱裂隙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在矿床开采条件下,会产生越流补给或通过采动裂隙入渗矿坑,增加矿井排水量,为矿井的间接充水来源。 (3)、煤层露头附近的老窑积水,当坑道揭穿时,突然涌入矿坑,为局部偶然充水来源。 (4)、部分含、导水断裂带如与地表水体有联系时,当巷道穿越或接近该地段,地表水和地下水将通过断裂破碎带渗入矿坑,也是矿坑充水来源之一。 6、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矿区出露地层的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特征等,将区内与矿床开采密切相关的地层划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岩组,现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分述如下: (1)、散体结构松散岩组 第四系(Q):岩性主要由块(砾)石、砂粘土及耕植土组成。浅部具架空结构,强度较低,抗剪切及抗拉能力差。厚度一般0~3m,最大达20m左右。大都直接覆盖于含煤地层之上,厚度变化大,其强度低,完整性、稳定性均差,易发生边坡坍塌现象。局部较厚地段对区内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 (2)、层状结构较坚硬岩组 卡以头组(T1k):岩性以灰黄绿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泥岩薄层。浅表风化强烈,两组裂隙较发育,走向分别为35-80°、355-325°,裂隙率3.1%。据钻孔揭露,其破碎带岩石有胶结现象,

文档评论(0)

10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