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源及氮素浓度对报岁蘭根茎生长及分化之影响 1.PDFVIP

碳源及氮素浓度对报岁蘭根茎生长及分化之影响 1.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臺灣園藝(J. Taiwan Soc. Hort. Sci.) 55(4):219-228, 2009 碳源及氮素濃度對報歲蘭根莖生長及分化之影響 1 Effects of Carbon Source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 on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Rhizomes in Cymbidium sinense in vitro1 潘貞嫈 2 李 哖 2 張耀乾 2,3 by 2 2 2,3 Jhen-Ying Pan , Nean Lee , and Yao-Chien Alex Chang 關鍵字:小花蕙蘭、果糖、葡萄糖、蔗糖、組織培養、器官分化 Key words :Chinese cymbidium, fructose, glucose, sucrose, tissue culture, organogenesis 摘要:本研究探討 1/2MS 基本培養基中,碳源及氮素濃度之不同對白花報歲蘭及‘金 華山’報歲蘭根莖生長及芽體分化之影響。其目的在改善報歲蘭組織培養苗生長緩慢 及芽體分化時間不一致等問題。比較培養基中使用 87.6 mM 蔗糖、175.2 mM 葡萄糖、 175.2 mM 果糖及 87.6 mM 葡萄糖加 87.6 mM 果糖四種碳源,果糖處理組兩品系根莖 之周徑及鮮重數值皆最低,但不同碳源對根莖生長之影響並未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 報歲蘭適合之氮素濃度範圍依品系及分化階段不同而異;根莖生長所需氮素濃度較芽 體分化所需者為高。白花報歲蘭於 50.6 mM 氮素濃度而‘金華山’報歲蘭於 30.0 mM 氮 素濃度下,根莖長度、周徑及鮮重累積最高。兩品系皆以最低氮素濃度(14.6 mM)處 理組之芽體及根部鮮重累積最高。 前 言 國蘭為臺灣地區主要經濟栽培蘭花之ㄧ,具國際競爭力,商業栽培之主要種類為報歳蘭(Cymbidium sinense) 、建蘭類(Cym. ensifolium)及春蘭(Cym. formosanum) 。國蘭在分類上主要屬於蕙蘭屬之Jensoa 亞屬,為小花地生蕙蘭(陳和張,2004) 。小花蕙蘭增殖速度緩慢,以分株法供應市場需求,需耗費大 量人力物力以維持母本,也常導致病毒的感染與傳播。以組織培養可以加快繁殖速率,目前已可成功 利用無菌播種(李,1991) 、頂芽培養(Hasegawa and Goi, 1987) ,及花芽培養(Shimasaki and Uemoto, 1991) 等方法培養出根莖,再經由根莖誘導芽體分化。其中生長調節劑為左右小花蕙蘭生長分化之關鍵因子, 1-naphthaleneacetic acid (NAA)可促進根莖生長及再生(Nayak et al., 1998; Peak and Yeung, 1991; Shimasaki and Uemoto, 1990;1991) ,N6-benzyladenine (BA)可誘導根莖直接分化芽體(Nayak et al., 1998; Peak and Kozai, 1998) 。但縱使在不含BA 或少量 BA 的根莖繁殖培養基,根莖成熟後,其前端生長點 1. 本文為第一作者碩士論文之部分資料。This paper is a part of a M.S. thesis of the first author. 2. 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系研究生、名譽教授及助理教授。Graduate student, emeritus professor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respectively.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10617, Taiwan. 3. 通訊作者(C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