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实行的原因 内外敌人扼杀苏俄;集中全国物力财力。 海军上将高尔察克 邓尼金 弗兰格尔 苏俄(1918.8)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彼得格勒的工人、士兵每天只能得到1/4磅面包。(《苏联史论》40页) 1918年1月份,莫斯科只运进180车皮粮食。而粮食需要量按每人每天1/4磅计算,需510至530车皮。(《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一分册75页) 回答:1918年1月份,莫斯科人的口粮究竟能达到多少?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实行的原因 内外敌人扼杀苏俄;集中全国物力财力。 2.主要的措施 分类 措施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全部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义务劳动制 时间 征集数量 1917年11月到 1918年8月1日, 3千万普特粮食 1918年8月1日到1919年8月1日 1亿1千万普特 1919年-1920年度 21250万普特 1920年-1921年度 36700万普特 余粮收集制 (《苏联史论》 46页-52页) 备注:苏联重量单位,1普特=16.38公斤 时间 法令名称 1918年5月13日 《授予粮食人民委员部特别权力同隐瞒粮食储存、进行粮食投机的农村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法令 1918年10月30日 “征收农业实物税”法令。 如不按规定交出或出售粮食,则被宣布为人民的敌人,并判处10年以上徒刑,驱逐出村庄,没收粮食及其他财产。 1919年1月11日 《关于在各产粮省征集余粮和饲料交给国家支配的法令》,即著名的余粮收集制法令。 苏俄政府法令 《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一分册76页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实行的原因 2.主要的措施 余粮收集制 全部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义务劳动制 1919年提出按四类标准凭证供应口粮 人员分类 每月获得相应的面包数 重体力劳动工人 36磅 普通工人 25镑 职员 18磅 居民 12磅 (备注:1磅=454克《苏联史论》48页) 1920年1月召开的全俄第三次国民经济委员会代表大会,提出了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应逐渐由实物结算来取代社会关系中的货币结算”。(《苏联史论》48页) 人民委员会1920年1月19日颁布了《关于撤销人民银行的法令》。(《苏联史论》48页) 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货币向无货币的产品交换过渡,这是无可争辩的”。(《列宁文集》第34卷,第384页,转引《苏联史论》58页) 1919年末,军工厂需3万8千名工人,只能得到1万名,……为了解决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苏维埃政府开始实行和推广普遍的劳动义务制。(《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一分册74页)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实行的原因 内外敌人扼杀苏俄;集中全国物力财力。 2.主要的措施 余粮收集制 全部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义务劳动制 1918年10月5日,人民委员会首先颁布了资产阶级必须参加义务劳动的法令。对资产阶级和一切非劳动者发放劳动手册,代替身份证,根据情况领取口粮。凡不完成劳动任务的都不能领到粮食。(《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一分册74页)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实行的原因 内外敌人扼杀苏俄;集中全国物力财力。 2.主要的措施 3.作用及评价 结合94页“历史纵横”,分析 余粮收集制的作用是什么? 缓解饥荒 保证前线 扭转战局 损害农民 列宁在事后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时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第三版,第四卷,第570页《20世纪的俄罗斯》49页)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实行的原因 2.主要的措施 3.作用及评价 二、新经济政策 1.政策调整原因 列宁说:“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列宁全集》第42卷,第184页转引《苏联史论》61页) 列宁承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