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范温论韵.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温论韵

范温论韵 在中国古代有关韵的论述中,北宋范温的《潜溪诗眼·论韵》无疑占有一个突出的位置,恰如钱钟书所说:“吾国首拈‘韵’以通论书画诗文者,北宋范温其人也。”其所论者“因书画之‘韵’推及诗文之‘韵’,洋洋千数百言,匪特为‘神韵说’之弘纲要领,抑且为由画‘韵’而及诗‘韵’之转捩进阶”。“融贯综赅,不特严羽所不逮,即陆时雍、王士祯辈似难继美也。” 范温,一名仲温,字元实,成都华阳人。生平事迹不详。据蔡絛《铁围山丛谈》、吕本中《紫微诗话》、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等书的零星记载,我们只知道范温是北宋著名史学家范祖禹的儿子,吕本中的表叔,秦观的女婿。他曾从黄庭坚学诗,受其影响颇深。所著《潜溪诗眼》,为宋时较有影响的诗话之一,宋以后亡佚。今人郭绍虞《宋诗话辑佚》自他书中辑得二十八则,所论大抵持江西诗派主张,重在句法字眼,并以禅喻诗,主悟入之说。《潜溪诗眼》之最富理论价值者,当推《永乐大典》卷八O七“诗”字下所引论韵一段。然长期湮没,不为人知,钱钟书《管锥编》首为拈出,立即以其见解的深刻、论述的详备见重于世。为着分析的方便,这里先录其大要: 王偁定观好论书画,尝诵山谷之言曰:“书画以韵为主。”子谓之曰:“夫书画文章,盖一理也。然而巧,吾知其为巧,奇,吾知其为奇;布置开合,皆有法度;高妙古淡,亦可指陈。独韵者,果何形貌耶?”定观曰:“不俗之谓韵。”余曰:“夫俗者恶之先,韵者美之极。书画之不俗,譬如人之不为恶。自不为恶至于圣贤,其间等级固多,则不俗之去韵也远矣。”定观曰:“潇洒之谓韵。”予曰:“夫潇洒者,清也。清乃一长,安得为尽美之韵乎?”定观曰:“古人谓气韵生动,若吴生笔势飞动,可以为韵乎?”予曰:“夫生动者,是得其神,曰神则尽之,不必谓之韵也。”定观曰:“如陆探微数笔作狻猊,可以为韵乎?”余曰:“数笔作狻猊,是简而穷其理,曰理则尽之,亦不必谓之韵也。” 定观请余发其端,乃告之曰:“有余意之谓韵。”定观曰:“余得之矣。盖尝闻之撞钟,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宛转,声外之音,其是之谓矣。”余曰:“子得其梗概而未得其详,且韵恶从生?”定观又不能答。予曰:“盖生于有余。请为子毕其说。自三代秦汉,非声不言韵;舍声言韵,自晋人始;唐人言韵者,亦不多见,惟论书画者颇及之。至近代先达,始推尊之以为极致。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亡其美。夫立一言于千载之下,考诸载籍而不缪,出于百善而不愧,发明古人郁塞之长,度越世间闻见之陋,其为有包括众妙、经纬万善者矣。且以文章言之,有巧丽,有雄伟,有奇,有巧,有典,有富,有深,有稳,有清,有古,有此一者,则可以立于世而成名矣。然而一不备焉,不足以为韵;众善皆备而露才见长,亦不足以为韵;必也备众善而自韬晦,行于简易闲谈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观于世俗若出寻常,至于识者遇之,则暗然心服,油然心会,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其是之谓矣。其次一长有余,亦足以为韵。故巧丽者发之于平淡,奇伟者行之于简易,如此之类是也。自《论语》、《六经》,可以晓其辞,不可以名其美,皆自然有韵。左丘明、司马迁、班固之书,意多而语简,行于平夷,不自矜衔,而韵自胜。自曹、刘、沈、谢、徐、庚诸人,割据一奇,臻于极致,尽发其美,无复余蕴,皆难以韵与之。唯陶彭泽体兼众妙,不露锋芒,故曰:“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初若散缓不收,反复观之,乃得其奇处。夫绮而腴,与其奇处,韵之所从生;行乎质与癯而又若散缓不收者,韵于是乎成。……是以古今诗人,唯渊明最高,所谓出于有余者如此。 范温此论,不但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韵的含义,而且追溯了韵论的历史,出入于诗文书画等不同的艺术领域,既以韵论艺,也以韵论人,堪称古代韵论中空前绝后之作。本章即拟以范温所论为纲,结合古人其他有关材料,对韵范畴及其相关问题作一考察。 (一)有余意之谓韵 “有余意之谓韵”,这是范温对韵的基本含义的解释。 范温不只是拈韵以通论书画诗文的第一人,而且还是诗论中真正回溯韵论历史的第一人。和一般就事论事者不同,范温首先对韵的历史,对先前有关韵的种种解释作了回顾,作了清理。《论韵》开头部分王定观对韵的种种理解,并非只是王定观一人的意见,而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诸如“不俗”、“潇洒”、“气韵生动”和“简而穷理”等观点,往往都可追溯到晋人。如《世说新语·言语》注引《向秀别传》:“(向)又与谯国嵇康、东平吕安友善,并有拔俗之韵。”此外又有“高韵”(《品藻》)、“雅正之韵”(《识鉴》)等,表明韵的确和“不俗”有着某种关联。“潇洒”一词虽不见于晋人,但“清”作为品评人物的标准却十分流行,《齐书·周颙传赞》有“清韵”一词,所以以“清”(潇洒)释韵,不为无据。至于“气韵生动”、“简而穷理”,则出自南齐谢赫之《古画品录》,更是有代表性的观点。宋代以后,上述观点的影响依然存在,谢赫《古画品录》自不必说,以不俗、潇洒释韵者也不乏其人,清人恽寿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