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第六章__明清茶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文化-第六章__明清茶文化

第六章 明清茶文化 元代茶文化是承宋 汉族知识分子丧失了仕进之路,许多人沦为社会下层。 宋朝遗民皆醉心于茶事,借此表现清节,磨砺意志。 茶文化发展至元,又出现了返朴归真的迹象,不但散茶冲泡渐趋流行,饮茶环境也从华丽的茶室向自然界转移,饮茶日益向自己的本来面目回归。 第六章 明清茶文化 一、明代茶文化 (一)茶类的新发展 明朝初期贡茶依旧采用福建团饼茶。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诏令,《明太祖实录》:建宁岁贡上供茶,听茶户采进,有司勿与。敕天下产茶去处,岁贡皆有定额。而建宁茶品为上,其所进者必碾而揉之,压以银板,大小龙团。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置茶户五百,免其徭役,俾专事采植。既而有司恐其后时,常遣人督之,茶户畏其逼迫,往往纳赂,上闻之,故有是命。 诏令进一步破除了传统束缚,推动了芽茶和叶茶的蓬勃发展。 采用了育苗移栽的方法。 制茶炒青技术发展逐渐超过了蒸青方法。 黄一正的《事物绀珠》辑录的“今茶名”有97种,绝大多数属于散茶。 第六章 明清茶文化 (二)饮茶方式的转变 散茶饮用在明代成为主要的饮茶方式。 文震亨《长物志》“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瀹茶法。 明屠隆《考槃余事 》曰:“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 由于洗茶的需要,在饮茶器具中又出现了茶洗,《考槃余事 》中称为“沈垢”,释为“古茶洗”。 许次纾《茶疏》曰:“沙土即去,急于手中挤令极干,另以深口瓷盒贮之,抖散待用。”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乃不知我太祖实首辟此法,真所谓圣人先得我心也。陆鸿渐有灵,必称首服;蔡君谟在地下,亦咋舌退矣。” 从明朝开始,饮茶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结合起来,产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 第六章 明清茶文化 《茶谱》——朱权。《茶谱》共16则,约2 000字,分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诸章。 朱权(1378—1448年) 明宁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 据《明通鉴》卷十二记载,“太祖诸子,燕王善战,宁王善谋,又在边友于最笃”。 请乞近郭灌城乡土田,明年,又论宗室不应定品级。帝怒,颇有所诘,责权上书谢过。时年已老,有司多,以示威重。权日与文学士相往还,托志羽中举,自号仙。——《明史》卷117,宣德三年(1428年) 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得非游心于茶灶 ,又将有裨于修养之道矣,岂惟清哉? 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 第六章 明清茶文化 朱权对后世茶饮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1)茶—— “有裨于修养之道”的一种方式。 “凡鸾俦鹤侣,骚人羽客,皆能志绝尘境,栖神物外,不伍于世流,不污于时俗。” “饮毕,童子接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遂出琴棋。故山谷曰‘金谷看花莫谩煎’,是也。卢仝吃七碗,老苏不禁三碗,予以一瓯足可通仙灵矣。使二老有知,亦为之大笑。其他闻之,莫不谓之迂阔。” (2)饮茶与自然环境的完全融合。 “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净谈牖。乃与客清谈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瓢汲清泉注于瓶而炊之。” 第六章 明清茶文化 (3)开一代清饮之风。 团茶“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 主张保持茶叶本身的色、香、味以“遂其自然之性”。 创造了自饮茶以来所未有的“茶灶”。茶灶以藤包扎,后盛改用竹包。惠山竹炉又称“苦节君”,表示逆境守节的意思。 朱权在茶具上多有省俭,黜金银不用而代之以竹、木、石等物,使茶又回到了清俭的轨道上来。 第六章 明清茶文化 二、明代茶文化的特征 明代茶文化可分为两个时期。 文人精神状态的变化。 性灵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与龚惟长先生书》:“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 茶在晚明,其实已经沦为文人士大夫的玩物,原来茶文化中充溢着的积极因素几乎丧失殆尽。 随着明初饮茶方式的改变,茶具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明中期后紫砂茶具因为适合散茶冲泡,很快发展起来。 明代茶文化的特征。 明代饮茶强调与环境的契合 紫砂茶具的出现及向文人化方向发展的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