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第三章 唐代的茶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文化-第三章 唐代的茶文化

第三章 唐代的茶文化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唐代国家安定国力强盛,饮茶之风就更为普遍了。皇帝还经常将茶作为礼物赏赐给手下的官员。 诸多文人对茶的研究 ,使得饮茶具有了较前代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作为一种独立 的文化分支是在唐代建立起来的——出现了《茶经》。 文人们自觉地把饮茶当作表现自已的情趣和心境的一种生活艺术 。 唐代开始收茶叶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第三章 唐代的茶文化 唐代,茶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茶和饮茶从唐代开始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容。 《茶经》、《煎茶水记》、《十六汤品》、《茶酒论》、《茶录》、《茶谱》等专门研究 茶和水的文章 。 一大批专门写茶的诗歌 。 陆羽,李白、白居易等。 第三章 唐代的茶文化 一、陆羽与茶经 1、陆羽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陆羽三岁,被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 第三章 唐代的茶文化 2、茶经的时代背景 “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多于不寐,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颇多。” ——封演《封氏闻见记》 “又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人之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难合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今增税既重,时估必增,流弊于民,先及贫弱,其不可二也。” ——李珏,出自《唐会要》 第三章 唐代的茶文化 3、《茶经》 《茶经》对茶的产区、特点、用具、历史、品饮以及茶的精神内涵第一次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开创了我国茶学专著的先河。 陆羽也是第一个将饮茶从人的物质生活需要提升为精神生活需要 的人。他将饮茶与儒家思想衔接起来,赋予了它修养品行砥砺志节的功能。 第三章 唐代的茶文化 茶经共分十章 (1)一之源 指出茶为“南方之嘉木”,指出茶的形态、品性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2)二之具 详细描绘了制茶的工具,包括材料、尺寸、用途都解说详尽 。 (3)三之造 对生长于不同土壤条件下的茶质进行了评价,规定了制茶过程并对成品茶饼的品质判断标准作了详细的描写 。 第三章 唐代的茶文化 (4)四之器 对煮茶品茶的全部用具共二十四种一一进行了描绘 “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上),寿州、洪州次。或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毓《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 风炉的三条腿上要分别铸“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圣唐灭胡明年造”字样。“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其三卦焉”。   第三章 唐代的茶文化 (5)五之煮 对火、炭、水、茶以及煮茶的全过程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 “熛焰如钻,使炎凉不均。” “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末败器不用之。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第三章 唐代的茶文化 陆羽介绍具体的煮茶过程。 首先,“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泉涌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 其次,“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馀,无乃[卤舀][卤监]而钟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夹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倾,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第三,“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去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尊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如春[上艹下敷]’有之。” 第三章 唐代的茶文化 第四,“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水(盂)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诸第一与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 第五,“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