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XXXXXXX公司
()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咨询单位:
二○一二年月
责 任 表
责任单位成员:
姓 名 职务
咨询课题组成员:
姓 名 职 称 分 工 岳俊奎 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工程师 参 与 工程师 参 与
目录
1 总则 1
1.1 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3
2 基本情况 4
2.1 企业概况 4
2.2 周边环境概况 4
2.2.1 自然环境概况 4
2.2.2 社会环境概况 9
3 保护目标 12
4 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边的影响 13
4.1 危险目标的确定 13
4.2 危险目标的危险特性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3
4.2.1 危险目标的危险特性 13
4.2.2 危险目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4
5 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5.1 应急指挥部 21
5.2 应急咨询专家组 23
5.3 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24
6 应急设施(备)与物资 26
7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28
8 应急响应和措施 29
8.1 分级响应机制 29
8.1.1 Ⅰ级——企业内装置单元级/一般环境污染事故 30
8.1.2 Ⅱ级——工厂级/较大环境污染事故 30
8.1.3 Ⅲ级——厂外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31
8.2 应急响应程序 32
8.2.1 应急救援程序 32
8.2.2 危险区的隔离 36
8.3 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处置措施 37
8.3.1 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37
8.3.2 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40
8.3.3 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 43
8.4 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措施 45
8.4.1 大气污染物及主要来源 45
8.4.2 大气环境污染事故抢险救援措施 45
8.4.3 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处置措施 46
8.5 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措施 46
8.5.1 水污染物及主要来源 46
8.5.2 水环境污染事故抢险救援措施 46
8.5.3 水环境污染事故处置措施 47
8.6 危险目标的应急处理处置措施 47
8.6.1 污染治理设施应急处理处置措施 47
8.6.2 罐区应急处理处置措施 47
8.6.3 生产车间应急处理处置措施 48
8.7 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处理 49
8.8 污染事故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49
8.8.1 抢险救援方式 49
8.8.2 现场监护及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50
8.8.3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50
8.8.4 各物质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50
8.9 应急设施(备)的启用程序 50
9 应急监测 52
9.1 点位布设、采样及样品的预处理 52
9.1.1 布点原则 52
9.1.2 布点采样方法 52
9.1.3 监测频次的确定 53
9.2 监测项目和方法的选择 54
9.3 实验室仪器与器材 54
10 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 55
10.1 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 55
10.2 撤离方式 55
10.3 撤离路线确定 55
10.4周边企业人员的紧急疏散 55
10.5其他人员的疏散 56
11 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 57
11.1 净化和恢复的方法 57
11.2 净化和恢复的计划 57
12 应急终止 60
12.1 应急终止的条件 60
12.2 应急终止的程序 60
13 信息报告和发布 61
13.1 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61
13.2 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方式与内容 61
13.3 信息发布 62
14 应急培训和演练 63
14.1 培训 63
14.1.1 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63
14.1.2 培训的要求 64
14.2 演练 64
14.2.1 演练的目的 64
14.2.2 演练的任务 64
15 预案的评审、发布和更新 67
15.1 预案的评审 67
15.2 预案的发布 67
15.3 预案的更新 67
16 预案实施和生效的时间 68
17 附件 69
附件1: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名单 69
附件2:各物质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72
1 总则
1.1 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浙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环境监测、人员疏散、清洁净化、污染跟踪和信息通报等活动,将事故损失和社会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当地环境和下游水资源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