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学森,和他的,系统科学,思想与方法
钱学森和他的系统科学思想与方法 编者按今年12月11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97华诞。在钱学森长达7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他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开创性贡献,彪炳史册。有评论说,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钱学森研究领域涉及科学、技术、工程、哲学等,特别是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相互交叉、结合和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面,做出许多开创性的贡献。这些思想对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也不无裨益。
今天本报推出记者采写的长篇报道《钱学森和他的系统科学思想与方法》,介绍钱学森创建系统科学的来龙去脉,并独家揭秘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以飨读者。 钱学森,人们将这个名字联系最多的是中国航天之父,而钱学森为在中国创建和发展系统科学所建树的功勋,却并不为多数人了解。 半个多世纪以来,正是他写出了享誉国际学术界的《工程控制论》,亮出了他的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并在主导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实践中,运用、发展了他的思想和方法,继而把他的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实践推广到社会、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学森如何由科学家、工程师转换成为系统科学的思想家?系统科学又是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的呢?本文尝试揭示一个你所知道的钱学森和你并不完全清楚的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 一、在软禁中诞生的《工程控制论》 “钱学森高超地将工程和数学两只轮子装到一辆战车上,碾出了工程控制论研究的一条新途径……” 1954年,一本名为《工程控制论》的学术著作引起了控制领域的轰动。这本书甫一问世,就赢得了国际声誉,吸引了大批数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从事控制论的研究,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 书的作者就是钱学森。在美国遭受软禁期间,他5年磨一剑,开辟了研究的全新领域,并获得了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成功。 多年后,回忆《工程控制论》的写作与付梓,钱学森说:“研究工程控制论只是为了转移美国特务们的注意力,争取获准回归祖国。当时并没有想到建立一门新学科。” 那么,工程控制论的思想是如何诞生的呢? 还是把时光追溯到1937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读博的钱学森和几个同学组成了火箭技术研究小组,并得到了导师、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的支持。从此,开始了他与火箭和航天技术的不解之缘。 上个世纪的30年代,火箭技术和理论尚未成熟,倒是多在科幻小说的情节中出现,远没有被纳入传统科学研究议程。 但是,钱学森很早就认识到自动控制技术在火箭技术中的重要作用。早在出国留学之前,他的志趣就从设计火车头逐渐转向航空,其间,他还到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当时的飞机都是机械手动控制,控制已逐渐进入了他的思考。 “到了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虽然有了电子仪器,但还存在可靠性问题,因此飞机控制仍在相当大程度上依靠纯机械方式。火箭技术的发展对控制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钱学森早年的学生、《钱学森手稿》的主编郑哲敏院士说。 后来德国成为世界上航空与火箭研究的翘首。1945年二战结束前夕,钱学森随冯·卡门率领的科学考察团赴德国考察情况,第一次见识了火箭。考察团一行带着数吨研究材料,回到了火箭研究还相对落后的美国。大家召开研讨会出版文集,展望美国空军发展战略,这其中就有专门章节谈到制导技术。 “在他的视野中,制导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郑哲敏回忆,二战后,钱学森对于迅速发展起来的控制与制导工程技术,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成为此类工作的先驱。 “如果说,钱学森的早期研究主要是针对阻碍当时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一些关键力学问题,那么后来,他的视野更加广泛,前瞻性更强,着眼点已不限于个别问题,而是开辟新的学科前沿领域,以推动航空、航天技术整体与长远的发展。与此同时,他的学科领域也已不限于应用力学,而是他所倡导的更为广阔的技术科学领域。” 《工程控制论》的诞生,就是对郑哲敏这句评价的最好注脚。 钱学森从事空气动力学、弹性力学、喷气和火箭推进器等航天领域科学研究,而这些与美国军事国防密切相关,正如美国当局所说:“他随时都值3—5个师的兵力。”正因如此,在1950年,正当美国政府麦卡锡主义猖獗之时,钱学森被拘留两周,保释之后,又遭受美国政府长达5年之久的软禁,回国阻力重重。 就在1950年至1955年受特务监视时期,为了使美国政府放心,钱学森决定从事远离军事和国防问题的科学研究。当然,他也不可能有以往的实验研究条件,因此,他选择了需要数学手段的理论研究问题。 作为世界级的导弹和火箭专家,钱学森很自然地把关注目光转移到一门新兴学科———控制论。 1948年,美国科学家维纳的《控制论》出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