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医疗侵权救济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医疗侵权救济1

第一讲 绪 论 授课:吉志鹏 问题的提出: 有位医生说“当医生就意味着一只脚踏进医院,一只脚踏进法院” 是否危言耸听? 医科学生是否应该学点法律、道德等人文知识?是否应该有些风险意识? 问题一:医生是否“高风险”的职业?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医患关系发生了剧烈变化,当下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医患冲突愈演愈烈的,医生执业环境似乎有持续恶化的趋势。 问题一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医疗暴力事件共发生10248件,到2010年陡增至17243件。医患纠纷发生后,有70%以上的医院发生过患者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事件;60%的医院发生过患者死后家属在医院内摆花圈、拉横幅、设灵堂等情况,其中的43.68%有暴力倾向或发展成暴力事件;96%的受访医生表示其所在医院发生过医疗暴力事件,认为医院正常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正常诊疗活动也受影响”。 问题一 到卫生部上访反映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鉴定不服的占上访总批次的和总人数的61.82%和53.35%。紧张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社会矛盾之一,而且还出现了专门从事医托、医霸、医闹的专职人员,催生了一种新的职业,在部分地区还出现集团化冲突趋势,黑社会势力也开始以帮助患者维权为名义介入医患纠纷,使问题解决更加复杂。 问题一 对此有医生认为,如果医生整日诚惶诚恐、忐忑不安,时刻防暴力袭医,势必变成“戴着镣铐跳舞”,还有何精力发挥正常的医疗水平、专注于医疗技术的提升?这种现象严重危及到医疗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学者预言,未来20年内,中国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医患纠纷将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挑战之一。 问题一 面对愈演愈烈的医患暴力冲突,医生人人自危,部分医生为了自保,倾向于让患者多做检查,另有一些医生对风险较大的手术,能躲则躲。很多医生对执业环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是恐惧。 问题一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中国医师协会2011年对北京、河北、广东等11省市近6000余位各层级医师进行执业状况调查的问卷显示,近八成医师不希望子女从医;约49%的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执业环境不满意,满意率仅19%。 问题一 最近一月内发生的“录音门”“八毛门”“弃婴门”等,几乎每天都有关于医患冲突的新闻。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前,许多医生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医生似乎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职业。 问题二:医患双方是“目标共同体”还是互相猜忌和防范的“冤家对头”? 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的目标应该是共同的、一致的,都是以治疗疾病,恢复健康为目的。医患双方为了与疾病抗争而结成共同的战友。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凭借自己的医术医治疾病,减轻患者的伤痛,恢复其身体的康健。患者的目标也是如此,因而应信任和配合医生的医疗,双方共同追求健康和提升生命质量的目标。 问题二 然而,现实中医患关系却凸显了紧张和矛盾、甚至对立冲突酿成血案的事情屡见不鲜。医疗资源的不均衡,看病难、看病贵、挂号难催生了托关系、走后门,送红包、吃回扣,这都成了公开的秘密,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问题二 社会信任的缺失产生医患沟通障碍,使得在许多患者的眼中纯洁的“白衣天使”变成了唯利是图、见钱眼开、乘人之危、借机敲诈的“白眼狼”。 患者不信任医生,医生戒备患者,导致医疗环境恶化,医患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由应该铁板一块的“目标共同体”似乎演化成了互相猜忌和防范的“冤家对头”。 问题三:医学是否纯粹技术的学科? 医学是否纯粹技术的学科?治疗疾病、维护健康是否医学的唯一目的?艾恩·肯尼迪曾讲过“医学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治疗疾病的无比重要的事业,这些认识发展成这样一个观点,即,医学发展史是一个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必然的发展过程”。毋庸置疑,对于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追求是医学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能否将此视为医学的唯一目的? 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忽视医学的人文底蕴,忽视了医学发展的价值理性,病人就只能被看做是“出故障的躯壳”或者“等待修理的生命机器”。然而,医学研究和作用的对象是作为“权利主体”的人,有生命权、健康权、有人性的尊严,是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有一定文化背景、受法律保护的人。医学技术或者医疗行为不能损害人性尊严和生命权利。不能造成人类发展的困境。 法律和道德无疑成为规制医学技术和医疗行为的规范。技术理性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价值理性的介入,法律和道德不再是科学技术的旁观者,它总是积极的介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之中,法制作为一种价值理性,所蕴含的对人的生存状态、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关怀和尊重,就构成对科学技术的非理性、非人道利益的抑制。 它要求医学不仅要关心人躯体的健康,更应当重视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的权利。因而,医学承载着法律、道德等人文价值因素,如果脱离人的价值和尊严造成伤害,这种技术的发展就不能被人类所接受。 主要内容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