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自动保存的)
浅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我国幼教的启示
王璐 黄冈师范学前教育系1001班
摘要:
本文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出发,以人本主义为核心探讨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一些“先天不足”因素,以及简述这些问题形成的背景和解决方法、建议。
我们的孩与成人相比天生就有:好奇心、依赖性高、可塑性大这三大特质。在满足最为基础的生理需要之后,再由低向高逐渐实现自我满足,即马斯洛需要层次之最高层次自我实现需要,包括儿童实现自身潜能。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看做一个儿童自我心理发展完善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握好儿童这些特质和身心需求去帮助他们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感受幸福和人文关怀,使儿童主动探索未知事物、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技能。这些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本文从“幼儿教育活动的感性化需提升”、“幼儿园教育要家庭化“、“幼儿教师需以半主动刺激创新方式来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努力发展多元化幼儿教育,扩大社区服务功能”四个方法建议来阐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的一些启示。本文还在某些方面将我国与国外的学前教育做了一些比较;并呼吁中国幼教界要开拓视野,大胆创新,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让我们的孩子在探索中发现,在激发中创新,在幸福中成长!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幼儿活动感性化 家庭化教育 多元教育 创造性培养
引言: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Maslow),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发起者和理论家。他提出了人格自我实现理论;包括(一)需要层次(二)自我实现,这两部分。
马斯洛根据动机与需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经典的层次理论。即自上而下的生理、安全、归属感和爱、认知、审美、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一般模式。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主要体现了一些人本主义的观点:将人的本性及其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他所提出的这个理论不仅给成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带来新的影响,而且从人性的角度启发着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着儿童的天性与本能——需要与自我实现。
目前,我国幼教事业还普遍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活动形式单一”、“不重视因材施”教等问题。而早在80年代以来,尤其是在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总的趋势为:
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教育目标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
尝试部分年级的教育。
建立多种形式和多种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倡导多元化教育。
了解国外学前教育的总趋势,再与我国学前教育相比较,无疑有益于我国幼教事业自身的改进。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儿童心理发展需要之间的联系,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启示。
幼儿教育活动的感性化需提升
感性是相对于理性而言的。能激发儿童兴趣并实际操作的称为感性的幼儿教育活动。比如:舞蹈、音乐、美术、手工、故事、游戏这些都是幼儿感性化的教育活动。“感性幼儿教育活动”关键在于“感性”、“活动”两词。“活动”是区别于“课程”,这是区别“小学化”的根本。“感性”是对幼儿教育活动的关键要求。
从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特点来看,无论是从学前儿童注意力发展程度还是从思维发展程度来看都是以一个较低的萌芽状态发展的。我们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发展情况设计出适合孩子们心理发展需要的活动,以满足他们身心成长的需要。
传统幼儿教育总最常见的现象是幼儿教师总在向幼儿灌输他们无法理解的经典国学文化,例如唐诗宋词。近期有地方新闻报道,江苏幼儿园停止教儿童背诵唐诗宋词。在学前期,由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还处在“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把握事物的实质,更难去学会掌握。传统的幼教方式有两方面的弊端:
教育目的不积极。
只是以一味地学习知识为目的,而不是帮助儿童提升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利。
孩子们本应该欢乐之中自主获取新体验,探索未知。而游戏就是最好的承载方式。经常性地刻意教给孩子们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无论会不会都要一概的给孩子灌输进去。这样的教育方式总是把孩子困在一个位置恐怖的圈子里,使他们无形之中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变得越来越呆板没了生气。
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
让儿童渐渐失去主动认知世界的能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马斯洛需要层次之五是尊重。“尊重”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要尊重儿童个体的需要,同时也是自尊的体现。这就再次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给他们提供游戏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宣泄、绽放活力、发挥每个个体的主动性,以满足他们对“尊重”的需求。
尊重,就是对儿童在不同时期自身特点发展中的满足。如果这个时期儿童无法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则必将其变成一种罪恶感,造成人生第二阶段的心理危机。因为从心理机制来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