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_计算机发展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节_计算机发展史

第三节 思考: 计算机出现时便是现在这个样子吗? 早期的计算工具 问题: 你能想出哪些人类早期的计算工具? 早期的计算工具 早期的计算工具 早期的计算工具 早期的计算工具 早期的计算工具 早期的计算工具 早期的计算工具 早期的计算工具 早期的计算工具 机械式计算机 机械式计算机 机械式计算机 机械式计算机 程序控制 能够编程的机器 机械式计算机 机械式计算机 机械式计算机 机械式计算机 思考: 分析机为什么在当时会制作不出来? 机械式计算机 机械式计算机 现代计算机时代 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1946-至今 现代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1946年~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7年~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5年~1970年):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1年~至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 第一代(1946年~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之父 晶体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7年~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 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三代(1965年~1970年):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1年~至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计算机发展史 现代计算机发展 小规模集成电路 体积更小,设计模块化。 1971年,Intel公司第一块微处理器芯片4004 * 石头 结绳记事 古代算筹 古代算筹 算筹摆法 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等等。 摆一摆: 8356用算筹应该怎么摆? 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最先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第6位。 长长方方一只盘, 冰糖葫芦十几串, 生来喜欢别人打, 加减乘除都方便。 猜谜语: “中国的计算机”——算盘 John Napier(1550-1617) 约翰·纳皮尔 纳皮尔算筹(Napier’s bones) 1617年发明 纳皮尔算筹(1617年) 纳皮尔算筹(1617年) 934×314=? 934×314=293276 计算尺(1630年) 风靡18-19世纪,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被使用 手表上的计算尺 帕斯卡加法机(1642年) 帕斯卡 Pascal (1623–1662) 帕斯卡加法机 (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 帕斯卡加法机(1642年) 利用齿轮传动原理,通过手工操作,旋紧发条后才能转动,只能进行加,减运算。 乘法机(1674年) 莱布尼兹 (1646–1716) 莱布尼兹的乘法机 乘法机(1674年) 对帕斯卡加法机进行改进,整个机器由一套齿轮系统传动,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帕斯卡加法机,莱布尼兹乘法机都没有程序控制功能。 如何让机器自动地按程序计算? 自动提花编织机 (1805年) 对着小孔的编织针能穿过去钩线,其他的针则被挡住不动,编织针就自动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去挑线。 差分机(1822年) 巴贝奇 (1791-?1871) 巴贝奇的差分机 只能够计算对数和三角函数 分析机构想(1834年) 巴贝奇 (1791-?1871) 后人根据巴贝奇图纸制造的“分析机”模型 通用的数学计算机 第一位程序员 阿达 (1815-1852) 阿达参与分析机的研究,并为分析机编制计算程序,第一次为计算机编出了程序。 巴贝奇和阿达的失败是因为他们看得太远,分析机的设想超出了他们所处时代至少一个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导致了失败。 为电脑科学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包括30种不同设计方案,近2000张组装图和50000张零件图……,更包括那种在逆境中自强不息,为追求理想奋不顾身的拼搏精神。 马克1号(1944年) 哈佛大学按分析机的原理研制 电子管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埃尼阿克”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重达30吨,使用18000支电子管,70000个电阻,10000支电容, 耗电150KW,占地170平方米, 运算速度5000次/秒加、减法运算。 ENIAC的有关数据 冯·诺伊曼(1903-1957) 提出计算机体系结构: 存储程序+程序控制。 晶体管 使计算机缩小了体积,减低了功耗,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