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寄生虫精品教学(南京大学)皮肤与真菌 -段泽华.pptxVIP

微生物与寄生虫精品教学(南京大学)皮肤与真菌 -段泽华.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肤与真菌——段泽华皮肤真菌种类角层型毛发性角层癣菌浅部真菌表皮癣菌属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皮肤癣菌地方流行性真菌机会致病性真菌病原性真菌孢子丝菌着色真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浅部真菌部位:寄生或腐生于角蛋白组织 (表皮角质层、毛发、甲板)分类:角层癣菌 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感染源:接触患者或患畜 接触染菌物体角层癣菌角层型 毛发型 l 腋毛癣菌 l 糠秕马拉色菌糠秕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嗜脂性人体正常菌群也是致病菌不影响健康粗短、分支状的隔菌丝以及丛状酵母样细胞好发于颈、胸、腹、背、上臂引发多种疾病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疾病描述】 1973年正式命名,是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炎性皮肤真菌病。【病因与发病机制】 糠秕马拉色菌能侵犯皮肤表面和毛囊漏斗部顶端,也能侵犯毛囊深部。【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为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皮肤呈弥漫性或散在性、对称性。皮疹为圆顶状毛囊红色小丘疹间有毛囊性小脓疱,周边有红晕。可直接镜检或真菌培养来诊断。【治疗方式】 该病侵犯毛囊,部位较深,用含有渗透剂的外用抗真菌药疗效显著。此病易反复发作。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表皮癣菌属致病菌种:絮状表皮癣菌侵犯部位:表皮,甲板疾病:体癣、手足癣、股癣、甲癣形态学特征: 大分子生孢子:侧生或顶生,棍棒状,壁薄 小分子生孢子:无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毛癣菌属真菌种类:共20多种,13种致病部分致病菌种:石膏样毛癣菌(须毛癣菌) 红色毛癣菌侵犯部位:表皮,毛发,甲板疾病:体癣,手足癣,股癣, 甲癣,发癣形态学特征: 大分生孢子:细长、薄壁、棒状、两端钝圆 小分生孢子:侧生、散在,呈葡萄状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小孢子菌属真菌种类:15种,多半致病部分致病菌种:铁锈色小孢子菌 犬小孢子菌 石膏样小孢子菌侵犯部位:毛发,皮肤疾病:头癣,体癣形态学特征: 大分生孢子:厚壁,梭形 小分生孢子:侧枝末端有卵圆状小分生孢子427例足癣菌性分布红色毛癣菌 302例须癣毛癣菌 67例絮状表皮癣菌32例白色念珠菌 17例未检测到真菌 9例红色毛癣菌T.rubrum【菌属】 毛癣菌属【生活史】 尚未发现有性繁殖阶段 无性孢子是红色毛癣菌的初侵染源,接触到人体表皮时,孢子萌发 生长菌丝体,穿透进入人体表皮层,形成癣病。【最常感染部位】 足41% 脚趾甲22% 手指甲11%红色毛癣菌T.rubrum【临床特点】 是十分常见 的亲人性致病 菌。 发病高峰在 春季和夏季。 皮损特点以 环形或半环形 周边隆起的红 斑为特点。红色毛癣菌T.rubrum【致病过程】 在感染过程中分泌多种蛋白水解酶,提供真菌所需养分并且有利于菌体进一步向深层组织侵入。是主要毒力因子。【治疗方式】 由于其易复发,一般用水杨酸止痒。与角质层粘附分生孢子形状孢子发芽形成菌丝纵向生长横向生长皮损外延扩展菌丝穿透至角质层深层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种类:孢子丝菌 着色真菌侵入途径:外伤感染部位:局部,也可扩散至周围组织扩散:孢子丝菌:淋巴管 着色真菌:血管或淋巴管孢子丝菌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特点:双生型,腐生性形态:分隔菌丝,成群梨状小分生孢子感染途径:创伤皮肤接触染菌土壤或植物 经口或呼吸道侵入疾病:孢子丝菌性下疳着色真菌分布:土壤、植物中侵入途径:外伤感染部位:颜面、下肢、臀部等暴露部位症状:病损皮肤呈境界鲜明的暗红色或黑色区形态特征: 生长速度:缓慢 菌落:暗红色 菌丝:棕色,有隔 分生孢子:棕色,圆形或椭圆形;侧生或顶生; 树枝形、剑顶形、花瓶形、砖形谢谢观看Sheet3 Sheet2 Sheet1 Chart1 红色毛癣菌 302(70.73%) 须癣毛癣菌 67(15.69%) 絮状表皮癣菌 白色念珠菌 未检测到真菌 红色毛癣菌 须癣毛癣菌 絮状表皮癣菌 白色念珠菌 未检测到真菌 302.00 67.00 32.00 17.00 9.00 红色毛癣菌 须癣毛癣菌 絮状表皮癣菌 白色念珠菌 未检测到真菌 302(70.73%) 67(15.69%) 32.00 17.00 9.00 302(70.73%) 67(15.69%) 红色毛癣菌 须癣毛癣菌 絮状表皮癣菌 白色念珠菌 未检测到真菌 302.00 67.00 32.00 17.00 9.00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